打动我们心灵引起我们思考的作文3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8:10:04
打动我们心灵引起我们思考的作文300

打动我们心灵引起我们思考的作文300
打动我们心灵引起我们思考的作文300

打动我们心灵引起我们思考的作文300
解开“差生情结”,放飞自由心灵——由《差生日记》引起的思考作者:建瓯一中 吴小健| 时间:2004-10-22 19:18:4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51

一、《差生日记》与差生情结
  我们班在分组评选朗读佳作时,第二组毛安海同学推荐的《差生日记》得票最多,有32票,票数居本组评选的三篇佳作之首,占总投票数(42人)的76%.其它两篇的得票数分别是18票和17票,都没有达到投票总数的50%.
  为什么《差生日记》得票如此之多?我们的同学为什么如此钟情于《差生日记》?
  《差生日记》是选自《新概念·新思维作文》的一首诗,一个普通学生的习作.为了便于了解,这里全诗引用:
  差生日记
  差生也有日记
  真的
  为什么你没发现
  因为在你眼里
  他们是
  差生
  差生日记里
  这样写道
  差生的世界很精彩
  差生的日子很无奈
  每天都对着老师的问题
  傻傻发呆
  差生日记里
  这样写道
  差生也害怕考试
  更害怕爹娘头上的银丝
  差生不害怕进办公室
  早习惯了老师讽刺的目光
  差生喜欢与哥们几个同唱:论天下谁是英雄
  差生喜欢在歌中弃去自卑
  差生们之所以称兄道弟,关系亲密
  因为只有差生才懂差生
  差生也渴望老师的关怀
  只是觉得没有资格表白
  差生日记里
  就在最后一页
  有一片
  深深的泪迹
  ……
  选自《新概念·新思维作文》 毛安海 荐
  这首诗不是什么名家名作,只是出自许许多多作文选中的一位普通学生.这首诗也没有什么诗情画意,只有差生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诗更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或侠骨柔情,仅仅是差生遭遇种种困惑的内心独白.然而,正是这些,却深深地打动了大多数同学的心.
  差生的生活和遭遇,之所以能深深地打动我们班同学的心,我想,这不仅是出于对差生的同情和理解,而是大多数同学都有同感,他们在过去和现在或多或少、或长或短都有过差生的遭遇和感觉,他们的心里都存在着“差生情结”.《差生日记》就是许多同学所共有的“差生情结”的体现.
  为了证明“差生情结”存在的普遍性,我在这次学生推荐和评选佳作活动中,得到了无意中的民意调查数据.
  1、各组评选之后,全班对各组评选出的12篇文章进行再评选,《差生日记》的得票数依然居高不下.得票数为第三名.(第一名:31票,第二名:26票,第三名:24票,第四名:20票).
  2、在全班56篇自选佳作中,由同同学们任选一篇写读后感或赏析的文章,其中,选写《差生日记》的同学是较多的,共有8人,人数为第二,仅次于写友情的文章《那个先偷走苹果的人》(共有9人),选写其他文章的人数依次是6、4、3、2、1.
  3、在56篇自选佳作中,反映学习压力和差生心态的文章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同题材的篇数.其中写母爱的3篇,写友谊的3篇,而反映学习压力(包括调侃学习考试)与差生心态的文章达八篇之多,还值得注意的是,写师情的文章仅有1篇,而且还是外国教师的.我想,这并不是我们的同学对教师没有感情,而是由于落后的教育所产生的学习压力与差生心态,把师生感情扭曲了.原本美好的、影响着人生前途和命运的师情失去了应有的人性化基础,被学生无意识地排除在心灵世界之外.
  由此可见,我们班的“差生情结”不仅是普遍的,而且还很严重.一个班是这样,全年段按中考成绩平均分班的其他九个班显然也是这样.
  可是,我们年段的同学,全都是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是刚刚经过中考挑选的佼佼者和胜利者呀!他们中的大多数尚且有如此普通、如此严重的“差生情结”,那么,其他学校的同学呢?他们的“差生情结”岂不是更普遍,更严重吗?

二、“差生情结”的震撼
  佳作评选中的问题弄清楚了,而由“差生情结”看到的教育问题,却引人思考.
  十几年的基础教育,多少人为之辛苦,为之奔忙,我们的学生因为受教育几乎每天披星戴月,课业重重,几乎每个晚上没有充足的睡眠,几乎每个星期没有完整的双休日.我们的老师为教育,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年复一年,付出多少辛勤的汗水.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长年累月操心操劳,任劳任怨,我们的国家为基础教育投下多少资金、多少人力和物力.而这一切的结果却是普遍而严重的“差生情结”,这不令人震惊吗?
  “差生情结”是失败者的情结,是没有自信的情结,它将导致没有自信心的人生和失败的人生.这对学生个人来讲,是多少不幸啊!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造就一代又一代普遍而严重的“差生情结”,我们的国民将是怎样的国民?我们的国家将是怎样的国家?我们民族将是怎样的民族?
我们该不会忘记上个世纪初,八国联军入侵的历史吧?难道在这个世纪初,我们的国家还要在教育上、文化上和经济上,让“八国联军”长驱直入吗?这是危言耸听吗?我们国家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如果我们的基础教育继续产生“差生”和“差生情结”,“八国联军”的长驱直入并非没有可能.这一旦成为现实,就不是学生个人的不幸,而是国家的不幸,是民族的不幸,是子孙后代的不幸.这太令人震惊了!
三、“差生情结”的产生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也为了学生的前途与命运,我们必须解开“差生情结”,必须彻底消除“差生情结”.而要解开和消除“差生情结”,应先了解一下,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差生情结”是怎样产生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显而易见,是考试.考试贯穿着基础教育的始终,每个学习阶段有入学考试、升学考试、摸底考试、模拟考试,每个学期有期中考、期末考,有月考、单元考,还有小测、自测等等.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从初中到高中,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考试.每次考试之后,同学们的成绩就有分数高低之别,根据分数高低排列,便有名次的先后,在一次又一次、无休止的考试中,哪个同学能幸免差生的遭遇呢?再好的学生也不能保证每一次考试的分数和名次不退步、不落后.即使是最优秀的教师,甚至是最优秀的专家、学者、教授,在经历这么多次的考试,也不可避免要做差生的.著名作家、《青春万岁》的作者王蒙(曾经担任过文化部长),他曾用他孙子的语文试卷自测,并按标准答案评分,结果怎样?分数不到60分,不及格呀?这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差生”啊!如此优秀的作家,如此杰出的文化人才,在我们的基础教育的考试中,尚且避免不了“差生”的遭遇,更何况我们还未成人,还未成才的学生呢?
  本来,每次考试都会有高分和低分,不可能几十个人一样的分数,而且分数高的,也未必都是好的学生,分数低的也未必都是差的学生,清华园里还有伤熊的学生.可是,我们的教育评价却一定要按分数高低论优劣,于是差生的产生就不可避免.
  本来,分数已经很高了,但在望子成龙的父母眼里,只要有别人高过,自己的孩子便是差生.可是,谁能保证每一次考试没有人超过?父母都认为孩子是差生,孩子又怎能摆脱差生的命运呢?
  本来,每个同学都可以一科一科地学好,考好,可是谁能保证在五六科、甚至七八科连续考试中,没有一科落后呢?只要有一科落后,就有差生之嫌、差生之忧.
  本来,每个同学都是好生,可是在无数次的考试中,谁能没有“差生”的遭遇呢?
  考试,让本来都应该是好生的同学变成“差生”,即使从考试的分数上,从排列的名次上,许多同学是不在“差生”之列的,但在他们的心里,都有差生的阴影.也许在老师的眼里,自己是差生;也许在家长的眼里,自己是差生;也许在分数比自己高的同学眼里,自己是差生;也许在某一科的成绩比较中,自己是差生……越多的考试让学生越觉得自己是差生.每一次考试都担心,每一次考试都失望,他们常怀差生的心态.他们在担惊受怕中学习,他们在悲观失望中挣扎.考试把我们的教育引入一个可怕的误区,——越重视教育,就越考试,越考试,就越可怕.
  于是,差生的感觉一次次地强化,差生的范围一次次地扩大,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在劫难逃,学生心灵里的“差生情结”渐渐地变得严严实实,难解难分.
  考试,考试,一次又一次,何时休,何时止?无休无止,只有误尽苍生,只有遗害无穷.
四、“差生情结”的破解
  其实,考试并无罪过,考试也不可怕,考试是教学的需要,是学习的一个环节,它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更好地教,更好地学.可是,不知为什么,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考试主宰了教育,成了教育的目的——分数至上,考试主宰了学生的生活——一切为了考试,考试误导了家长——父母不再关心孩子的教育而格外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
  本来正值儿童时期与青少年时期的中小学教育和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应该是形式多样,方法自由,应该是个性鲜明,富有创造的,可是,当考试成了评价教育、教学的,几乎是唯一的标准时,分数就成了追求的目标,教育目的、教育方针、个性发展、身心健康、潜能开发、思想品德、人生之前余与命运等等,一切都让位于分数.于是,教学被异化,教育被主宰,出现了考试评价教育,而不是教育评价考试的,本末倒置的怪现象.在考试的主宰下,教育和教学失去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失去了符合儿童和青少年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本色,失去了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和自由选择,失去了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考试评价教育的引导下,形成了越重视教育,就越考试,越考试就越偏离教育的怪圈,考试主宰教育,带来了“差生情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差生情结”的根源在于考试评价,解开“差生情结”的关键在于打破考试评价主宰教育,垄断教育的局面,开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自由创造的教育局面.
  如何打破考试评价垄断教育的局面?
  (一)首先是我们的教育者,尤其是教育领导者,要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育创升意识,建立教研评价体系.大力推动教研教改,主动地把教育和教学引向人性化和科学化的道路上.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创新教育大势所趋,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教育创新迫在眉睫.我们的学校教育再也不能安于现状,更不能困于考试,打破考试评价垄断教育的局面势在必行,解开“差生情结”正当时候.
  (二)我们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主动出击,锐竟改革,大胆创新,把素质教育的观念和创新教育的意识,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
  (三)、我们的同学应勇于挑战困境,完善自我,放飞自由心灵.
  困境是客观存在的,由考试带来的种种教育弊端,不是说改就可以全部改掉.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只能逐步地进行,再说改革也会遇到种种的挫折和困难.所以同学们要走出现实教育的困境,一方面要靠学校和老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另一方也要靠自己去努力,要勇于挑战困境,积极消除“差生情洁”,不断完善自我,彻底解放自己,让心灵自由飞翔在人类优秀文化的广阔天空.
在此,我给同学们提四点建议:
  1、正视考试,不怕考试
  正视考试,就是正确看待考试,如何正确看待考试呢?首先要认识到考试是学习的需要,是学习的一个环节、一种方式,是有利于学习的进步.考试太多,不利于学习.而没有考试的学习,也是一种遗憾.学习需要考试,考试为学习服务,没有必要拒绝考试.其次,还要认识到,考试是公平竞争体现,在高等教育尚未普及时,就存在升学竞争,有升学竞争,就要有考试,因为只有考试才比较公平,尽管升学考试有许多不利因素有待克服,但它相对的公平性是不可否认的,目前还没有更好、更公平的方式,能代替升学考试,因此,为了自己的发展和前途,还是要面对考试,迎接升学考试的挑战,不必回避,也是回避不了的.再次对考试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在学习中,既要重视考试,又不要害怕考试,“生不畏考,奈何以考惧之”你不怕考试,考试也就不可怕了.
  2、掌握学习节奏,能进能退,天地自宽
  学习的进步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曲折缓慢的,有起有伏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阶段会顺利一点,进步较快,有的阶段会困难重重,进步不大,甚至有退步的感觉.比如,有的知识刚开始学习时,比较容易,到后面就有困难了,而克服了困难之后,学习又变得容易了.有的知识刚开始学习时觉得很难,但坚持一段时间,找到一些门路和方法,学习就容易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增大,原来的门路和方法不够用了,学习又变得困难了,而克服了困难之后,学习又会容易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考试成绩的高低变化,名次进退的反复都是正常的现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的成绩变化确定一个恰当的范围,既要知难而进,也要知退而进,真正的退步,不是没有进步,而是放弃,只要不放弃学习,坚持不懈,退步总是暂时,进步则是永远的.进不骄,退不馁,求知不懈,进取不息,学习的天地无限宽广.对于在学习上,不努力,不进取,或者半途而废的人,即使没有考试,也不会有其他捷径.
  3、纵观人生,深谋远虑,没有近忧
  站在人生的高度认识现在学习的必要和重要性,学习是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现代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现在作为学生要学习,今后作为成人的生活,工作和事业,乃至激烈的社会竞争,都需要继续学习,因此,现在学习的内容多少,成绩好差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学习的信念,树立学习的理想,养成学习的习惯和品质,以利于今后更好的学习,这是终身受益的.一个在学习上有浓厚兴趣,有坚定的信念,有崇高的理想,有良好的习惯,有优秀的学习品质,他一生的学习就不会有忧虑,只会有无穷无尽的乐趣.
  4、师生团结合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面对落后的教育现状,面对考试的困境,学生反感,老师也不满,如果师生互相埋怨,彼此对立,或者各行其是,孤军奋战,对于教和学来讲,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只有师生团结合作,共同进行教学改革,创造更好的教育和教学,才有希望摆脱落后的教育,走出考试困境,教与学都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思考,是我们受用不尽的“心灵鸡汤"
身为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的我常常为班级有些同学表现出的散漫与无所事事而担忧,一进大三,我就布置了一个大作业,写一篇专业读书报告.上周,两个班60份作业整齐地摆放在我面前.一个冬日温暖的午后我一一翻阅.在同学们的读与思中浏览穿梭,我仿佛进入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生机勃勃的心之田野,欣赏着“扬花抽穗”,倾听着“嫩芽拔节”……
大卫·奥格威是最有“人缘”的广告大师,有十几位同学写到读他的著作:夏骁俊,一个时时提醒自己负起男子汉责任的同学,从《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读出了《未来的我》:“奥格威的务实是我所欣赏的,无论自己身在何职,都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我不想批评别人,因为我没有资格,但我有资格批评自己,我想能改变自己应该已经是成功了”.同样是读《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张莉读出了奥格威的成功在于良好的识才能力,懂得如何驾驭身边这个优秀的团队,张永周认为大师的主要观点便是“广告的最终目标就是销售,广告切莫为得奖而作”;林浩读出奥格威做为高层管理者在代表公司与客户、同行相处时所显露的人格气质;黄妮娜这个娇小的南方姑娘,竟以此为榜样,做起了自己经营广告公司的“梦想”……
朱惠挑灯夜读《文案发烧》,这个泼辣的川妹子,已下定决心将来执文案之笔,用语言描绘最打动消费者的图画;刘凯――我们学院的“刘翔”,在运动会风驰电掣的“跨栏王子”,他的读书心得写得温情脉脉又一语中的:“文字是单纯的,是毫无生气的,但经过用心渲染后就被注入了灵魂,在纸上漫延起一种气息,是温暖,是感动,是欣慰.” 会唱越剧的潘雪文,执着的态度使她挖掘出创意大师叶茂中的创意感觉:不是因为广告而关心,而是因为关心广告……要有足够的情报和自由的想象空间.”
王海波等同学重新拿起课本认真研读,徐少娟同学用自己的打工营销实践审视验证所学过的专业理论;卢佳在《创意集市》里表示“认真找寻自己的路特别漫长……想做一个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尚衡的报告里时不时出现这样的字句:“学生以为……,学生以此思考的结果是……, 学生在想这个问题……”最后实话实说:“大众的广告引起了我对这两个理论的关系的兴趣,眼下还没理清楚,脑子里实际案例少,这也是我读《广告学教程》的最大体会.”  
韩辉读的是美国广告大师William Arens的《当代广告学》第一编,看过后对广告四个层面:传播、营销、经济、社会又有了全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在《勇于做个少数派》中,孙青体会到:广告怎样做?那就是持续不断地说同一句清楚明白的话……广告不复杂,但最简单的往往是最难以实现的.冯洁写了一部电影观后感,虽“不合要求”,但在受到震撼的同时,她产生了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一种无以面对父老的深深的忧虑,她行动起来了,“心怀希望就永远有希望”我相信她说的话,她一定能做到.王鹏是专业学习的状元,在读了《广告文案名人堂》之后写下:我们需要一直努力,努力学习广告学和新闻学,努力学习文案写作技巧,努力研究商品阅读大量书籍,积累丰富的观点和材料,做大量的广告语……
开卷有益.读着一篇篇充满个性的文字,我读出了他们的鲜活又陌生的面庞,他们在大师的心路中汲取营养,他们在作品分析中寻找创意,他们在司空见惯中发现真理……,还是那一群散漫的学子吗?为什么现在看来却有些不一样?在此我不能一一列举每一位同学的读书报告,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认真完成了“作业”,也有个别同学敷衍了事,随便应付.但是我们的大部分同学是有思想的,是认真的,是对自己的未来、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负责任的.不是有的老师所说的你们“整天无所事事,把低年级的同学带坏了”,那是恨铁不成钢;不是有些同学的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将一事无成,那是暂时没有找到目标和方向.我对你们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希望.思考,是我们受用不尽的“心灵鸡汤”,而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是我们每一个人进步的必由之路.我不禁想起了联想最近推出的新广告语:“只要你想!”,“一切皆有可能”(李宁).我衷心祝愿你们未来的学习、生活之路更加精彩!因为你们已经证明有这个能力.
同时我也想告诉大家一位著名记者说过的话:世上永远都缺少把理想为现实的人.
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