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就是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课文望有志、识者慷慨解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01:15:35
英语翻译就是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课文望有志、识者慷慨解囊

英语翻译就是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课文望有志、识者慷慨解囊
英语翻译
就是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课文
望有志、识者慷慨解囊

英语翻译就是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课文望有志、识者慷慨解囊
《烛之武退秦师》
①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
通假字
①今老已,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②共其乏困 (共,通“供”)
③何厌之有?(厌,通“餍”)
④秦伯说 (说,通“悦”)
⑤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⑤(烛之武)辞曰 省略句
⑥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句
⑦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句
⑧(晋)许君、焦瑕 省略句
⑨子亦有(何)不利焉 省略句
背景材料:
史记有关记载二十二年,晋公子圉闻晋君病,曰:“梁,我母家也,而秦灭之.我兄弟多,即君百岁 后,秦必留我,而晋轻,亦更立他子.”子圉乃亡归晋.二十三年,晋惠公卒,子圉立 为君.秦怨圉亡去,乃迎晋公子重耳于楚,而妻以子圉妻.重耳初谢,后乃受.缪公益 礼厚遇之.二十四年春,秦使人靠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于是使人送重耳.二 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 其秋,周襄王弟带 以翟伐王,王出居郑.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秦缪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 王,杀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 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 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 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缪 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 将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 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 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肴阨矣.”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 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 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 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滑. 滑,晋之边邑也. 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 滑.”遂墨衰绖,发兵遮秦兵于肴,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 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 我君得自快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三将至,缪公素服郊迎,向三人哭曰:“孤 以不用百里傒、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毋怠.”遂复三人官秩 如故,愈益厚之. 三十四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
《谏太宗十思疏》
〔1〕固:使……稳固.
〔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大.
〔9〕克:能够.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吴越:吴国和越国.
〔13〕行路:路人.
〔14〕董:督责,监督.
〔15〕振:同“震”,威吓.
〔16〕作:兴作,建筑.指兴建宫室之类.
〔17〕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
〔18〕下:居于……之下.
〔19〕盘游:打猎游乐.
〔20〕三驱:一年打猎三次.《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
〔21〕敬:慎.
〔22〕黜:排斥.
〔23〕宏:使……光大.兹:此.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21〕简:选拔.
〔25〕信者:诚信的人.
〔26〕百司:百官.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徵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次年,魏徵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嵛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徵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徵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徵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贞观元年(627),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请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太宗点头称是.
贞观二年(628),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不久,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儿,才貌出众,京城之内,绝无仅有.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太宗便下诏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谏:「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欢.现在郑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太宗听后大惊,当即深表内疚,并决定收回成命.但房玄龄等人却认为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坚持诏令有效.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财往来,并无订亲之事.这时、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征询问.魏征直截了当地说:「陆家其所以否认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藉此加害于他.其中缘故十分清楚.不足为怪.」太宗这才恍然大悟,便坚决地收回了诏令.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贞观六年,群臣都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藉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征表示反对.唐太宗觉得奇怪,便向魏征问道:「你不主张进行封禅,是不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末服、年谷未丰、祥瑞末至吗?」魏征回答说:「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自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直到现在,户口并未恢复,仓库尚为空虚,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况且陛下封禅,必然万国咸集,远夷君长也要扈从.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万国使者和远夷君长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岂不产生轻视之心?如果赏赐不周,就不会满足这些远人的欲望;免除赋役,也远远不能报偿百姓的破费.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甚么要干呢?」不久,正逢中原数州暴发了洪水,封禅之事从此停止.
贞观七年(633),魏征代王珪为侍中.同年底,中牟县丞皇甫德参向太宗上书说:「修建洛阳宫,劳弊百姓;收取地租,数量太多;妇女喜梳高髻,宫中所化.」太宗接书大怒,对宰相们说:「德参想让国家不役一人,不收地租,富人无发,才符合他的心意.」想治皇甫德参诽谤之罪.魏征谏道:「自古上书不偏激,不能触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善而从.请陛下想想这个道理.」最后还强调说:「陛下最近不爱听直言,虽勉强包涵,已不像从前那样豁达自然.」唐太宗觉得魏征说得入情入理,便转怒为喜,不但没有对皇甫德参治罪,还把他提升为监察御史.
贞观十年(636),魏征奉命主持编写的《隋书》、《周书》、《梁书》、《陈书》、《齐书》(时称五代史)等,历时七年,至此完稿.其中《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和《齐书》的总论都是魏征所撰,时称良史.同年六月,魏征因患眼疾,请求解除侍中之职.唐太宗虽将其任为特进这一散职,但仍让其主管门下省事务,其俸禄、赏赐等一切待遇都与侍中完全相同.
贞观十二年(638),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渐怠惰,懒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他还向太宗上了「十思」,即「见可欲则思知足,将兴缮则思知止,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撙节,在宴安则思后患,防拥蔽则思延纳,疾谗邪则思正己,行爵赏则思因喜而僭,施刑罚则思因怒而滥」.
贞观十六年(642),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所遣探视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征一生节俭,家无正寝,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