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要3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07:00:09
谁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要300字

谁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要300字
谁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要300字

谁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要300字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第一句的意思是:
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到扬州去.
第二句的意思是:
我速(SU)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我!!!
没有~~~~~~~

cdcdcdcdcd

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

全部展开

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花”的故事吗?想不到作为他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赢得《唐诗三百首》编选者称此句为“千古丽句”。天空也被明丽的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漩涡把

收起

点点滴滴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点点滴滴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点点滴滴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点点滴滴地对地导...

全部展开

点点滴滴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点点滴滴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点点滴滴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点点滴滴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地对地导弹

收起

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江面上那一艘只载着他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能够看到的只剩下那如与天相接的滔滔不绝的长江水。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全部展开

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江面上那一艘只载着他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能够看到的只剩下那如与天相接的滔滔不绝的长江水。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收起

阳春三月,到处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各色的小蝴蝶翩翩起舞,把大地点缀得更加美丽。
在这个柳如烟、花似锦的三月里,老朋友——孟浩然却要离开,到花团锦簇、锦户珍帘的名都——扬州去了。好友李白约孟浩然去长江边上的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
当时才六时,天边泛着微红的朝霞,李白随手从小木盒里拿了一瓶酒。他说:“孟兄将离开黄鹤矶,这陈年佳酿就送给你。你在这美好的时节,去胜地——扬州,我好生羡...

全部展开

阳春三月,到处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各色的小蝴蝶翩翩起舞,把大地点缀得更加美丽。
在这个柳如烟、花似锦的三月里,老朋友——孟浩然却要离开,到花团锦簇、锦户珍帘的名都——扬州去了。好友李白约孟浩然去长江边上的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
当时才六时,天边泛着微红的朝霞,李白随手从小木盒里拿了一瓶酒。他说:“孟兄将离开黄鹤矶,这陈年佳酿就送给你。你在这美好的时节,去胜地——扬州,我好生羡慕,又万分不舍,你将东下,不知何时归……”
孟浩然打断了李白的话:“李兄不用不舍,小弟只是去扬州,离这不远,要是李兄想我念我了,就来扬州与我聚聚,咱们再喝个一醉方休……”
“孟浩然,启程了,快上船吧!”船家在下面吆喝。
“李兄,告辞了!”说着孟浩然握紧了李白的手。
“后会有期,多多珍重! ”李白道。
孟浩然匆匆下楼,登上了船 。孟浩然的船启航了,李白站在黄鹤楼上依依不舍地向老朋友招手。他看着那孤舟扬帆,把老朋友越带越远,终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这时,只有汹涌的波浪,奔向碧空尽头,仿佛是去追赶老朋友似的。
李白站在那里地眺望着远方,久久沉思。
这一切在李白脑海里萦绕,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写下了《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收起

诗篇名。唐代李白作。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全文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前两句轻快流畅,意境优美。后两句情景交融,显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是千古传唱的名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yān huā...

全部展开

诗篇名。唐代李白作。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广陵,即今江苏扬州。全文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前两句轻快流畅,意境优美。后两句情景交融,显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是千古传唱的名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释义】
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2、之:往,去。
3、广陵:扬州的旧名。
4、故人:老朋友。
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下:沿江顺流而下。
8、尽:消失。
9、惟:只。
10、天际:天边。
译文

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赏析】
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花”的故事吗?想不到作为他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天空也被明丽的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收起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黄鹤楼送他到广陵去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 形势动、意境阔大是此诗最突出的特点。黄鹤楼在江夏,与广陵(今江苏扬州)相距数百里,诗人举重若轻,将楚地吴天尽收于短短的四句诗中...

全部展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黄鹤楼送他到广陵去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 形势动、意境阔大是此诗最突出的特点。黄鹤楼在江夏,与广陵(今江苏扬州)相距数百里,诗人举重若轻,将楚地吴天尽收于短短的四句诗中。首句说友人孟浩然辞别黄鹤楼开始东行,次句描写阳春三月,友人一路江行的旖旎风光.后两句写隐没于碧空尽头的孤帆和与天相接的江流,则象一条无形的纤绳,缩短了黄鹤楼与扬州在读者心中的距离,使诗作描绘和包容了广阔无垠的空间。此诗每句分别各用一个动词:“辞”、“下”、“尽”、“流”,从不同角度(行者与相送者)表现了时间上的顺承关系,给人以流动之感,加上动词自身给诗句带来的动势,使全诗雄浑壮阔,.呈现出一种幽深高远的意境。 这首送别诗之所以能写得如此雄浑壮阔,幽深高远,除诗人的才赋外,还有其客观上的原因。唐代黄鹤楼处于武昌西黄鹤矶上(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踞山临江,得形势之要,登楼八面来风,凭栏可极目千里,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登临送客,足可壮人襟怀,此其一。李白的江南之游结束未久,“烟花三月下扬州”,或许即有他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这时友人继之而下吴越、之广陵,自然会在唤起他关于广陵的种种记忆,因吴越江山在胸。使诗人的诗才横贯吴楚,所以能、表现出气象万千的景象,此其二。李白二十岁后遍游蜀中名山,二十五岁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足迹几遍中国东南,江汉平原的辽远壮阔,江南山水的纤巧秀丽与巴山蜀水的峻峭清雄形成鲜明的对照。看惯蜀中山水的李白,自然会对雄浑广阔的自然景色有其敏锐的感受和准确的把握,此其三。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风华正茂,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因此才能把这首诗写得神采飞扬。答案补充
“之”解释为“到,去”的意思

收起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

全部展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简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第一句的意思是:
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到扬州去.
第二句的意思是:
我速(SU)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