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3:40:57
有关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的故事

有关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的故事
有关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的故事

有关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的故事
钱德拉塞卡
钱德拉塞卡是个有点羞涩的印度青年.19岁那年,他因成绩优异获得政府奖学金,只身乘船前往英国剑桥求学.在长达十几天的漫长航行中,他奇迹般地初步计算出一个结果———在当时,恒星的白矮星阶段被认为是一切恒星演化过程的最终阶段.但是钱德拉塞卡的计算表明,当恒星质量超过某一上限时,它的最终归宿将不会是白矮星.
  经过在剑桥的学习,钱德拉塞卡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发现.在1935年皇家天文学会的会议上,这个24岁的青年终于得到宣读自己论文的机会.
  当钱德拉塞卡在会上宣读完自己的论文后,当时天体物理学界的权威爱丁顿走上讲台.他当众把钱德拉塞卡的讲稿撕成两半,宣称其理论全盘皆错,原因是它得出了一个“非常古怪的结论”.听众顿时爆发出笑声.会议主席甚至没有给这位年轻人答辩的机会.
  会议结束后,几乎所有人都走到钱德拉塞卡跟前,说:“这太糟糕了,太糟糕了……”
  与爱丁顿的争论持续了几年,没有一个权威科学家愿意站出来支持钱德拉塞卡.最后,他终于明白应该完全放弃这个研究课题.在1937年到了芝加哥大学以后不久,他把自己的理论写进了一本书里,然后不再去理会它.
  差不多30年后,这个后来被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的发现得到了天体物理学界的公认.然后又过了20年,钱德拉塞卡获得了诺贝尔奖.1983年,当他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章时,已是两鬓斑白的垂垂老者.
  此时,回顾年轻时的挫折,钱德拉塞卡却已有了不同的看法.“假定当时爱丁顿同意自然界有黑洞……这种结局对天文学是有益处的.”他说,“但我不认为对我个人有益.爱丁顿的赞美之词将使我那时在科学界的地位有根本的改变……但我的确不知道,在那种诱惑的魔力面前我会怎么样.”
  的确,有多少年轻人在功成名就之后,还能长久保持青春活力呢?
  钱德拉塞卡的结论是,这些成功的人“对大自然逐渐产生了一种傲慢的态度”.这些人以为自己有一种看待科学的特殊方法,并且这种方法一定是正确的.但实际上,“作为大自然基础的各种真理,比最聪明的科学家更加强大和有力”.对不起诺贝尔的输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