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抚仙湖考古详细经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7:57:29
云南抚仙湖考古详细经过

云南抚仙湖考古详细经过
云南抚仙湖考古详细经过

云南抚仙湖考古详细经过
第一次下湖发现许多很大的鱼,第二次,发现了许多非常整齐的石头,并由此推断这是沉在湖底的城市.
云南抚仙湖
抚仙湖位于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60多公里.湖面积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洱海,为我省第三大湖.最深处为155米,是我省第一深水湖泊.除东北长白山火山口湖——天池外,抚仙湖又是我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
唐樊绰所写《蛮书》,称抚仙湖为大池.《澄江府志》说:“量水川即唐书梁水县(今澄江、江川一带),大池,抚仙湖也.”后称罗伽湖,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澄江府“北有罗藏山(现名梁王山),南有抚仙湖,一名罗伽湖”.得此名可能和宋、元时南诏、大理段氏在澄江设罗伽部有关.抚仙湖名与一个神话故事有关:相传玉皇大帝派了天上的石、肖二仙到人间巡查,来到滇中,只见一池碧水,波光粼粼,两仙人被湖光山色所迷,忘了回返,变为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永远站立湖边.过去湖东南方有两石并肩搭手倚立,据说就是石、肖二仙,在湖上驾舟遥望,还能若隐若现地看到两仙人在观赏,为留其迹,故名抚仙湖. 沿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雄伟峻峭,被称为“玉笋擎天”;东部有温泉,当地叫热水塘,泉口甚多,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湖底,涌水量大,水温一般在40℃左右,水质含硫,是沐浴、疗养的理想之地;东北面的回龙山如大象长鼻,故称象鼻岭;南面山间的海门河,仅长一公里多,隔山连江川的星云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赭色石壁,称“界鱼石”,其旁还有一块石碑,有诗说明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抗浪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 古往今来,“界鱼石”曾吸引过无数游人,现已辟为公园,供人们游览.离“界鱼石”西侧100多米处,还有一座始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海门桥,无桅杆的木船可从桥下过往于星云湖、抚仙湖间,桥身精雕细刻,美观大方. 湖中西南面,原有两个小岛,名大孤山和小孤山.明代曾建一座“饮虹桥”把两岛连接起来,明末一夕风雨把桥和小孤山荡尽.现存大孤山,岛成椭圆形,似如鸡蛋,面积约半平方公里.上有岩洞,还有山峰,比湖面高40多米,面水一侧多断岩,沿岛湖水深奥莫测.岛中央旧有千岁松柏,为宋时大理国段氏所遗,但早已焚毁.明时很多名人、学士以岛为乐园,捐助钱银,兴建殿阁,逐渐出现了飞檐细雕的建筑群.至崇祯年间,岛上已具规模,计有殿八、阁五、亭三、堂一、庵一,还有一座铜塔,塔基广五尺,共13层,塔上有佛像、铃铎、扁额、对联,备极奇巧.孤山岛为当时澄江胜景.清朝江川令彭贤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在《重修孤山寺记》中这样写道:“孤山向为迤东胜景,辟草攀萝,遂跻其巅,妈由烂柯石,探南无洞,登弄珠岩,俯鱼乐国,众山献翠,两海环碧,颇如吾楚潇湘洞庭.”蜀人杨慎也曾到孤山饱览风光,留下了一些诗篇.当时游人、隐士所留 大量诗词、碑记说明:孤山不仅是“巍然形胜冠南州”,而且是“迁人骚客停留者不可胜纪”的地方. 但清朝初年,战火四起社会动乱,孤山的古建筑遭到了毁坏.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虽有澄江知府王贞宇重建孤山,也只修了座孤山寺,已不及当年之宏伟.到民国党时期,只留下一座破庙了.如今,孤山已经获得新生,并呈现着一派生机. 抚仙湖是个高原断陷湖泊,湖面海拔1720米,三面环山,一面接着澄江坝子.湖面北部宽阔而深,南部狭小而浅,中部细长,似如葫芦.湖底不平,到处是岩石暗礁,起伏很大.湖水主要来自雨水聚积,并南受上游星云湖注入,北有澄江梁王河、东大河、西大河及西龙潭、热水塘的泉水流入,东面的海口河是唯一的出水口,汇南盘江,归南海. 抚仙湖属淡水湖泊.湖水呈蓝绿色,含磷量高,透明度一般4至5米,有的可达7至8米.因此,抚仙湖的湖水清澈而透明.明末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写道:“滇山唯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徐霞客得出抚仙湖最清的结论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汇入抚仙湖的水,首先流入星云湖进行了沉淀,再经过一公里长的海门河入抚仙湖,水就很清了.而抚仙湖本身所接纳之河流,源头都在沿湖一带山脉,长度都没有超过10公里,又多属泉水,也无浑浊之泥沙.比如,西大河水源主要是西龙潭泉水,这股泉水每天以5万多立方米的水量涌出,流程也只4公里左右,还有如热水塘的泉水就在湖边,有的就出在湖底.其他河流,洪水季节虽带一点泥水,但雨过即停,且湖水深,沉底之泥沙,任凭风浪再大,也难翻起浊水来,这就是抚仙湖水清的原因.由于湖周围自然环境没有受到大的破坏,至今,抚仙湖仍然是云南省未受到污染的湖泊.诗人们形容为“琉璃万顷”,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它是云贵高原上一颗晶莹的明珠. 波涛翻动时,白浪如朵朵睡莲竞相开放,又似串串银链滚动;无波时如明镜般一片澄清碧绿.远出近水,洲岛错落,使人心旷神怡,爽快清新.抚仙湖因湖水深,风浪大,湖中的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不易生长,浮游生物以及底栖生物如螺蛳、蚌、虾也很少,只在沿湖浅水一带才有生长.这种多风的水域环境,使湖内主产抗浪鱼,也是抚仙湖的特产. 抚仙湖的水利资源相当丰富,蓄水量达185亿立方米,等于我省第一大湖滇池和第二大湖洱海总蓄水量的四倍.引湖水能灌溉沿岸良田,又有航运之便.更主要的是,出水口的海口河落差很大,河长仅15.25公里,落差达385米, 经勘察可分六级建成梯级站.现在澄江和华宁两县人民已建成两级,其中有一级还与昆明电力并网,源源不断的电流,输往城镇和农村,为滇中工农业提供了动力. 抚仙湖流域面积达1084平方公里,流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产稻、麦、蚕豆、烤烟和油菜,是有名的滇中谷仓,又是闻名全国的云烟之乡.抚仙湖的水温,冬夏变化不大,水质又好,是极好的游泳之地.特别是北部沿澄江坝子一带,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铺细沙伸延至湖岸数米,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游泳.自昆明滇池出现污染后,有的群众,甚至专业游泳队伍也常到抚仙湖来训练、游泳,在海滩上享受日光浴,愉快地在抚仙湖畔度过假日.
云南澄江抚仙湖
http://news.sina.com.cn/c/yunnan/
http://travel.yninfo.com/jddy/jdjs/2004/2004-03/2004-03-03/1078276490_2/
抚仙湖--神秘之湖
1992年,从小生活在云南澄江抚仙湖边的职业潜水员耿卫,在水下发现了大量人工建筑的遗迹.迄今,他潜入抚仙湖水下探秘人工建筑累计已达60多次.
2001年6月,中国首次湖泊水下考古在抚仙湖进行.
2006年6月17日,第二次抚仙湖水下探秘活动拉开帷幕.
发现类似金字塔高大建筑和罗马斗兽场圆形建筑
2005年年底,耿卫在云南澄江县披露了近两年来水下考古的最新发现,一张张金色的声纳扫描图显示出水下城市宏伟的轮廓,令人惊诧.耿卫介绍说,目前已经探明的古城遗迹面积达2.4平方公里,规模不逊于上世纪70年代的澄江县城.主要建筑共有8个,其中两个高大阶梯状建筑和一座圆形建筑最为重要.
其中一座高大的阶梯状建筑共分三层,底部宽60米,第二层宽32米,顶层宽18米,整个建筑高为16米,从声纳扫描图上可以看出,它的台阶非常整齐对称.
而另一座阶梯状建筑气势最为恢宏.它上下共五层,第一层底部宽63米,第二层宽48米,三四层倒塌比较严重,无法仔细测量,第五层宽27米,整个建筑高21米,类似于美洲玛雅人的金字塔.在每一层大的台阶之间都有小台阶相连,其中第一级大台阶从底部有一条笔直的小台阶直通而上.
此外,在这两座建筑中间还有一条长300多米、宽5-7米的石板路面,用不同形状的石板铺成,石板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几何图案.在另外一片区域里,还发现了一座圆形建筑,底部直径为37米,南面偏高,依稀可以辨别出台阶.该建筑北面倒塌得比较严重,东北面有个缺口,形状类似于古罗马的斗兽场.
台阶式建筑可能是祭台,圆形建筑近似古滇青铜器图案
在云南晋宁石寨山曾出土大量古滇国时期的青铜器,耿卫仔细观察后发现,很多青铜扣饰(一种青铜质地的圆形小饰品)上都有台阶式建筑的图案,有的上面还有用于祭祀的杆栏式建筑图案.他认为,这表明祭祀活动在古滇人的生活中已经相当重要,那些高大的台阶式建筑就是古滇人祭祀活动的遗存.
更令人称奇的是,刻画在一些青铜扣饰上的环形台阶式建筑图案,几乎与水下发现的圆形建筑形式一模一样.青铜器上的环形台阶式建筑分上下两层,第一层有十余人,第二层有三四个人,坐在台阶上观看斗牛或者其他表演.耿卫认为,水下圆形建筑就是扣饰图案描绘的原型.曾有专家认为,圆形建筑是娱乐设施或体育场,耿卫表示不能赞同,“如果是舞台建筑,过于奢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切实际的.”
目前,关于古滇国的考古成果几乎全都集中在墓葬和文物的出土上,曾经兴盛500余年的古滇国没有发现任何生活建筑的遗迹,这更让耿卫猜测,湖底高大的建筑与青铜器上的图案相似绝非偶然.
石板上“海马蹄印”可能是古滇人插立木修房的基础
在抚仙湖的众多传说中,关于海马的传说最为离奇.据说这种海马可以在湖面上奔跑如飞,经常在晨雾中出现,雾散后潜入水中,在古县志中多有记载.耿卫认为,抚仙湖水位很低的时候,在很浅的地方露出的石板上,人们可以看到直径在8-15厘米的孔洞,形状酷似马蹄印.在水下建筑上,他也发现很多类似的孔洞,有些内部边缘还有石钉.最初他一度认为这些孔是来连接石板的,后来发现这些圆孔插上木桩,再用绳子连接起来,会形成一个规则的长方形.
考古学家通过研究古滇文明的青铜器图案发现,古滇人的建筑主要是以杆栏式建筑为主.这种杆栏式建筑是先用竹木搭成房架,底层悬空,再修墙而形成的建筑.耿卫认为,利用石板孔插木形成的长方形,完全符合杆栏式建筑的基础.他由此推断,所谓海马的脚印就是杆栏式建筑用于插立木的基础,抚仙湖水下古迹一定与古滇文明有着直接的联系.
规模不逊玛雅文明,对其研究将成世界性课题
在云南澄江县的历史上,有史可查的有3个城市,其中最早的是俞元古城,后来在史书上神秘消失,这是很多专家倾向于认定水下城市就是俞元城的原因.然而,耿卫却对“俞元”两字有独特的诠释,他认为,“俞”在古汉语中有“最初”之意,而“元”有“原始、根基”之意,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最初的高大的根基”.
耿卫说,“和其他的古代文明遗迹相比.抚仙湖水下遗迹的规模绝不逊色.拥有超过21米的高大建筑,这在玛雅文明遗迹中都是不多见的.对它的研究将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困扰考古界多年的古滇文明的谜团,很可能通过抚仙湖水下古迹揭开.”
古滇文明的由来
公元前279年,楚国大将庄硚率领大军直扑滇地(现在的云南地区),征服了当地的少数民族.正当庄硚准备班师之际,偏偏赶上秦国入侵楚国,切断了他回国的后路.庄硚索性就在滇地称王建国,史称“庄硚王滇”.
到了汉武帝时代,中央王朝把滇国所在区域设为“益州郡”,下辖24个县,滇王成了名义上的统治者,古滇文明逐渐衰弱,融入中原文明.由于缺少文字记载,关于古滇国的一切,逐渐湮没无闻,成了一个无人知晓的历史之谜.

云南抚仙湖考古详细经过 长江干流经过云南吗? 谁来考古考古? 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据中央电视台2001年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对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的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 .据中央电视台2001年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对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的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 1.原子结构中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 ).A.电子层数 B.质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中子数3.据中央电视台对云南澄江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 词语填空推算 推测 推理推算 推测 推理 1 荣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我们可以【 】发生在二百万年前的详细情景 2 考古工作者经过严密的【 】,终于【 】出黄河象形成经过了二百万年.怎么填 科学家凭元谋人牙齿化石就能判断云南元谋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生存的地方吗?主要考古依据是什麼? 考古是什么意思? 考古是什么 曲靖在地震带上吗?云南地震带详细分布图! 云南的下蛊是真实的吗?需要详细解释?谢谢! 鸦片战争的详细经过 云南各地气候怎么样,气温差别大吗要去云南,有没有详细一点的介绍,哪个季节去哪些地方好? 一些科学的问题.2001年6月3日,CCTV在云南扶仙湖第一次现场直播了水下考古的过程,这次水下考古使用了我国科学家自行设计制造的现代化“鱼鹰一号”深潜器(原理与潜水艇相同),它的下潜 考古好玩吗?考古好玩嘛! 现在的人为什么知道古人的历史,还知道的那么详细?是靠考古吗?那不可能知道那么详细吧? 16.根据中央电视台对云南抚仙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A.中子6 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中子数和质子数和为1416.根据中央电视台对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