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21:26:47
新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新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新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新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现下,我们总是在学着提倡的理论,但在实践中,往往又在运用着另一套理论.事实上还是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来理解、认识,形成自己的体验.因此,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的反思过程.为此,笔者就对何为反思?反思什么?产生了以下的思考,并对在教学反思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初步探索. 所谓的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教学反思则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它包含以下几个特征: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时效性、过程性.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 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专业化成长.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后,总会有许多的困惑和不解,如能及时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成为教学反思,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的方式,既能帮助教师迅速接受反馈信息,又能找出教学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从而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业务能力.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反思什么呢? 1、反思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达到预先设计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的,如一些形象的比喻、新颖的课堂导入、激活思维的提问、余犹未尽的结束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例习题简洁明快的解法、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板书、教法上的创新等等.记录下来,目的是供以后教学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反思失败之处.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即便是成功的一堂课,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处理不当的教学重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失败的教学演示,难易欠妥的习题配置,处理不当的评价手段等记录下来,并对这些原因作深刻的反思,探索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在教学中应吸取的教训. 3、反思教学机智的体现.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师生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智慧的火花”无时的闪烁,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突如其来,突然散去,不由自主”,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如果不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捕捉,便会稍纵即逝,令人遗憾.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养分. 最后,我们还要反思教学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新发现,教学组织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发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录下来,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聚合,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改进这些,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反思结果运用于实践、改进实践.教学中的反思不是坐而论道的玄思,需要将反思得到的启示、体会、对策转化成为后续教学的具体举措.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学反思要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1、反思活动是否达到预设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的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反思活动是否能体现“沟通”和“合作” .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主体,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沟通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应该以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行交流与学习.没有沟通,没有互动,就是一个无实质性发生教学的课堂. 3、反思是否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它已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4、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个性差异. 新课程要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然而实际上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和表现个性的机会.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育教学过程达到更优化,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只有坚持在“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以纯文本查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