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也有人认为汉字是意音文字.请对这两种观点加以评述.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3:49:20
有人认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也有人认为汉字是意音文字.请对这两种观点加以评述.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有人认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也有人认为汉字是意音文字.请对这两种观点加以评述.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有人认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也有人认为汉字是意音文字.请对这两种观点加以评述.
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有人认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也有人认为汉字是意音文字.请对这两种观点加以评述.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意为依据物体形态画出来的痕迹.流传於海内外两万余卷东巴经的内容,涉及到纳西族人民各方面的知识,被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
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但这种文字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民族文化中也不起什麽作用..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以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但从人数来说, “东巴教”是普遍信奉,喇嘛教是少数信仰.
纳西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还有男女合婚看八字等与汉族接近的习俗.因此,从上面看出,苗族和纳西族各有不同的来源,他们早在父系氏族时期民族雏形产生之前就已经分流了. 3.从文字学上探讨,为了容易使人领会,先以汉字为分析引导,再由汉字切入其他各音意文字,包括纳西东巴文.
因苗人无文字,1956年后设计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民族文化中不起什麽作用,所以略而不论.在人类的起源、进化和发展过程中,文字的出现是继语言之后的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文字的出现使人类从原始时期进入了文明时期.
文字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有两个重要功能:一是由文字形成的文本使文化的承传和传播比纯口语的史诗传说更为有效,二是使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能够得到充分的展开,借助文字的笔算活动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超过了仅仅依赖口语的心算活动.文字有两种类型: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
汉字、纳西象形文字、彝文都属於意音文字.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都满足上面提到的文字的两种重要功能,因此都有存在的理由.但是很多学者认为一个民族选择意音文字还是拼音文字是任意的,由於拼音文字系统比较简单,拼音文字取代意音文字是文字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此,我们认为,从文字自然发生发展的角度看,一个民族选择意音文字还是拼音文字,并不是任意的,自然产生的文字(自然文字)都是意音文字;文字的发展趋势也不完全取决於文字系统的简单程度.
文字选择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民族在语言文化方面的重要资讯,一个民族的特殊语言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自然文字的发生发展方向,自然文字的发展方向反过来又深刻影响了一个民族高层次思维活动的取向,中国哲学具有明显的经学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汉字文本具有很强的超空间和超时间功能,使哲人容易面对古代经典.对哲学形态和思想史的追问往往伴随著对文字形态的追问.
莱布尼茨(G.W.Leibniz)曾经希望建立一种“普遍的文字”,这种文字应该是表意的而不是表音的,一个字表达一个概念,就象数学符号系统.借助这种文字,不同的民族可以相互交流思想,并用自己的语言去阅读这种文字.
莱布尼茨设想的普遍文字,我们认为就是意音文字,即既表意又表音的文字,其表意特点就在於通过不同的字把不同的语素或词区别开来,其表音特点在於不同方言地区或不同民族地区的人按照自己的语音来认字,就像现代的数学公式,不同方言地区或不同民族地区的人用自己的语音来阅读同样的公式.
普遍文字是科学理论全球化的重要条件.在我们看来,普遍文字必须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一是不同的概念要用不同的字形区分,二是代表同一个概念的字形在同一民族的不同方言中或不同民族的语言中读音不一样.实际上数学、物理学、化学、电脑科学中的很多符号系统都带有普遍文字的特点,都是意音文字化或半意音文字化的符号.

2009-6-15 15:10 回复
221.212.110.* 2楼
莱布尼茨是站在拼音文字的角度讨论普遍文字的,普遍文字的观念对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来说是一种崭新的创建.但对於说汉语、纳西语、彝语的人来说,普遍文字的观念不应该是一种陌生的观念,因为汉字、纳西东巴文、彝文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意音文字,这些意音文字的长期存在本身就体现了普遍文字的很多属性.
实际上世界上所有自然形成的文字,都是意音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赫梯文字等,但是为什麼这些自然文字和汉字不同,后来都走上了拼音文字的道路,而没有以普遍文字的方式维持在意音文字的状态?我们曾讨论过汉字长期存在的条件,认为汉字产生的殷商时代,汉语已经有了明显的方言分歧,要使不同的方言由相同的文字来书写,汉字从一开始就需要保持在和表意相关的意音文字阶段.
殷商以后,汉语方言的分歧仍然很大,汉字对书写不同的方言仍然是最有效的.现代汉语方言仍然存在很大分歧,需要用汉字来书写,拼音文字在汉语方言消失以前还不能代替汉字.用汉字书写下来的文本浩如烟海,难以用拼音文字转写,从继承文化的角度看,拼音文字也不能取代汉字.概括地说,汉字的存在有两个重要条件:1.汉字的超方言功能.2.汉字继承古代文本的功能.汉字是一种典型的意音文字.汉字存在的两个重要条件是否在其他民族语言的意音文字中也存在?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来追问:古埃及意音文字、苏美尔意音文字等世界上其他意音文字都变成了拼音文字,难道这些意音文字就没有超方言功能和承传文本的功能?
下面我们将结合其他民族语言文化的特殊背景,进一步来论证意音文字存在的这两个条件,并将提出意音文字得以维持下去的另外两个重要条件:意音文字的原生性和意音文字所记录的语言的权威性.为了明确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我们先要弄清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区别的实质.从根本上说,造字方式只有表意和表音两种,意音文字不过是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同样,从根本上说,完整记录语音的文字体系只有两种,意音文字和纯表音文字(又叫拼音文字).
能够完整记录一种语言的纯表意文字是不存在的,因为任何一个语言都有大量不可象形和会意的语素或词.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的本质区别在於记录语言的方式,意音文字可以区别语言中的两种资讯:一是通过不同的字形把不同的音位或音节区别开,二是通过不同的字形把读音相同的不同语素或词区别开.
意音文字也必须记录语言的语音,不过意音文字除了记录语音,还要通过象形、会意等表意方式或各种笔划把不同的语素或词区别开来,也就是说,即使两个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一样,只要是不同的语素或词,通常都要通过形体区别开来,比如“长、常、场、尝、肠、偿”等不同的语素或词,尽管语音形式相同,但通常不把它们写成相同的字,而是要保留它们在字形上的区别,以便说明它们是不同的语素或词.所以意音文字的字数很多.汉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字的数量很大.意音文字提供了上面谈到的两种资讯.当然,意音文字提供的第一种资讯和拼音文字提供的语音资讯有所不同,拼音文字的字形和读音通常是一一对应的,意音文字不是.有人把汉字说成是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都是一种比喻或形象的说法,严格说来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这种说法使人误以为汉字只和表形表意有关系,和语音没有关系.这种说法的产生是因为系统的汉字形成以前普遍使用过象形和会意的方法.事实上完整的文字系统必须完整地记录一个语言的读音,汉字和所有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一样,也必须完整地记录汉语的读音.汉字作为意音文字,除了表意,还表音.一个汉字往往一般是一个音节,所以汉字是通过字形记录汉语音节的文字. 也有人把汉字称为语素音节文字或语词音节文字,这些名称是为了反映汉字既表音又表义的意音文字性质.语素音节文字的提出还反映了字体变化对象形字和会意字的影响.汉字在早期的造字过程中广泛使用了象形和会意的方法,当时这些象形字和会意字都能从形体上体现出语素或词的意义,但随著文字字体的演化,人们已经很难从象形字和会意字中看出语素或词的意义,继续把这些字称为象形字和会意字也不太合适.不过尽管字体变化了,象形和会意已经看不出来了,但在同音语素或同音词中,这些汉字仍然能把这些语素或词区别开,所以可以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2009-6-15 15:10 回复
221.212.110.* 3楼
通过对汉语这种活生生的意音文字的分析可以看出,意音文字在记录语言时提供的信息量和表音文字相比是不样的,因为对於具有相同语音形式的一组不同的语素或词来说,表音文字所用的字都一样,但意音文字还要从字形上把这些语素区别开来.从这个角度看,意音文字有助於区分同音语素或同音词.
汉字在这方面是最典型的,学会汉字不仅仅是学会一种拼音规则,而且还掌握了汉语的语素.也正是由於意音文字通常能够把同音语素或同音词区分开来,它就不可能完全按照一个字一个音形的原则来造字.
我们现在知道的世界上有影响的意音文字主要有:中国的汉字、古埃及文字、赫梯文字、苏美尔文字、玛雅文字、纳西东巴文字、彝文、水书(水族文字).这些古老的意音文字中,唯独中国的汉字、纳西东巴文字、彝文和水书(水族文字)能够延续至今.
於是我们就回到了本文的核心问题上:古埃及意音文字、赫梯意音文字、苏美尔意音文字为什麼会消亡或被其他拼音文字替代,难道这些意音文字就没有超方言和继承文本的功能?现在我们来分析这些意音文字在不同的演化过程中有什麼不同的条件.赫梯意音文字是西元前1400年至西元前500年用来书写赫梯语(Hittite language)的意音文字.
赫梯语是已经消亡的语言,属於印欧语系.其意音文字没有存在下去,是因为语言文化消亡了.苏美尔意音文字是55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又叫楔形字(cuneiform),因其笔划象楔子或钉子而得名.楔形字也有意符和音符,最早用来书写苏美尔人的苏美尔语,长达一千多年.
我们注意到,苏美尔楔形字最终没有作为意音文字存在下去,而是变成了拼音文字,不是因为没有文本继承功能,而是因为苏美尔楔形字并不像汉字那样一直记录同一种语言.
苏美尔楔形文字在记录了一千多年的苏美尔语以后,又被用来书写属於闪米特语系的阿卡德语达一千多年.后来传播到亚洲西北,为很多民族采用.
每当书写一种新的语言时,说该语言的人就简化苏美尔楔形字.西元前18世纪用来书写巴比伦语的巴比伦楔形字已经只用640个基本字,意符数量减少了很多.西元前9世纪到西元前7世纪书写亚述语的亚述楔形字,常用字符只有300来个,意符进一步减少.
西元前5世纪阿拉米人用来书写阿拉米语的新阿拉米文,只用了113个楔形字,其中音符就占80个.后来波斯人只用41个楔形字,其中36个是表音的字母.波斯人的文字已经基本上拼音化了.可以看出,苏美尔楔形字从意音文字向拼音文字的过渡的过程中,每一次意符比例的减少和音符比例的增加,都是在语言替换的情况下发生的.
在记录同一种语言的时期,文字的体系相对是比较稳定的,这种稳定的主要原因可能就在於对同一种语言文本的继承.同一种语言中方言的分歧也要求文字体系的相对稳定性.苏美尔文字所记录的语言一直在不断替换.当一种文字所记录的语言被替换时,对於新的语言来说,就不存在文本继承问题.
当苏美尔文字由记录苏美尔语改为记录其他语言,说其他语言的民族由於不涉及文本继承的问题,可以对苏美尔意音文字进行改革.古埃及文字的演化过程和苏美尔文字的演化过程相似.
古埃及文字又叫埃及圣书文字(hieroglyphics),是五千多年前埃及第一王朝创造的文字.和汉字一样,这种意音文字是由意符(包括各种抽象的记号)和音符组成,音符大都是从早期的意符通过假借的方式转化过来的.这种文字在古埃及使用了三千多年,记录了大量的文本.我们同样可以观察到,古埃及文字的衰亡不是因为这种文字不再能记录古埃及的语言,而是因为整个古埃及的语言文化被别的民族取代了.

2009-6-15 15:10 回复
221.212.110.* 4楼
古埃及一度是一个强盛的文化集团,但是这个文化集团不断遭到异族侵略,加上自然条件的逐渐恶化,他们的语言和文化整个被阿拉伯语和阿拉伯文化取代了.大约在西元前15世纪,腓尼基人在古埃及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比布鲁斯字母(Byblos alphabet),这是一种只记录辅音不记录母音的文字,母音根据上下文临时确定,只有22个字母.
古埃及文字发展到腓尼基文字并不等於古埃及语言也转换成了腓尼基语言,也不等於古埃及文本就直接转换成了腓尼基文本,古埃及语言和腓尼基语言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古埃及文化和腓尼基文化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古埃及意音文字发展到腓尼基拼音文字,也是在语言和文化的替换过程中形成的.
上面的分析无非体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意音文字随著语言文化的消亡而消亡,如赫梯文字,一种是意音文字的语言被替换了,即被用来书写另一种语言,意音文字开始向拼音文字过渡.现在我们来看在语言不被替换的情况下意音文字向拼音文字过渡的条件.朝鲜(包括韩国)、日本、越南使用汉字的过程可以代表这种情况.
韩语在西元1444年以前一直使用汉字这样一种意音文字,西元1444年朝鲜人创建了拼音文字.这是真正的在同一种语言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的文字改革,即在同一种语言文化基础上用拼音文字替换意音文字.日语文字的情况类似.日语最早也是使用汉字.
汉字大约是在西元前4-5世纪由中国经朝鲜半岛传人日本,称为古代日本官方文字.后来日本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了假名.假名分平假名和片假名,是一种音节文字.和朝鲜语拼音文字出现的方式略有不同,日本假名是在汉字的基础上产生的.日本现在基本上是假名和汉字混用,但完全用假名也可以.因此日语可以说也完成了由意音文字到拼音文字的过渡.
越南语从西元10世纪开始也在汉语的基础上创制了自己的文字,称为字喃,也是一种包括表意表音的意音文字.17世纪,欧洲传教士给越南语制定了拼音文字,后来拼音文字代替了字喃这种意音文字,越南语的文字也完成了从意音文字到拼音文字的过渡.
从汉字在日本、朝鲜(包括韩国)的演化情况看,似乎可以说汉字还是可以发展成拼音文字的,但我们认为这一过渡过程有两个重要条件:首先,汉字是在汉语结构的基础上自然发展起来的,有一个文字和语言的适应过程.汉字传到古代朝鲜半岛和日本岛,用来书写朝鲜语和日语,在适应性上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从语音上看,汉字基本上是一个字记录一个语素一个音节.
朝鲜语和日语都是黏著语,一个语素多个音节的情况很多,汉字并不完全适应当地的语言结构.从概念分类上说,汉语的一个词在日语或朝鲜语中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朝鲜语或日语的一个词在汉语中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甚至汉语的词在日语或朝鲜语中找不到恰如其分的对应词.
比如日语指示代词是三分的,古汉语是二分的,汉字要记录日语的三分就比较困难: kole (离说话人近)sole(离听话人近)ale(离听话人说话人远).ale就没有合适的汉字书写.这种不适应性容易引起文字的改革.其次,当拼音文字出现以前,用汉字书写的朝鲜语文本和日语文本并不丰富,汉字在一般老百姓生活中也并不普及,因此文字的改革中文本继承问题并不突出.
汉字和汉语、汉文化的关系,与上面讨论的各种情况都不同:汉语和汉文化从汉字出现以来一直绵延不断,汉字没有遇到汉语和汉文化中断的问题;汉字是在汉语和汉文化的土壤上通过图画记事、表意文字、意音文字等阶段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从其他民族语言的文字移植过来的.这两点体现了意音文字的原生性.任何自然产生的意音文字都具有原生性.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朝鲜汉字、日本汉字等等,由於语言文化的替换或文字的移植,意音文字的原生性已经丢失.

2009-6-15 15:10 回复
221.212.110.* 5楼
上面几种有代表性的意音文字的发展基本上可以概括成种情况:一. 随著语言文化的消亡,文字所书写的文本变成死文献.如赫梯意音文字.二.一种意音文字所记录的语言被替代,新的语言要求简化文字,这是意音文字向拼音文字过渡的途径.苏美尔楔形字、古埃及文字最后走向拼音文字就属於这种情况.三. 一种意音文字在记录同一种语言的过程中完成了由意音文字向拼音文字的转换,条件是意音文字不是在该语言中原生的,并且意音文字所书写的文本不是很丰富.
如日本、朝鲜的汉字向拼音文字转换.四. 一种意音文字一直记录同一种语言,并且是原生的,意音文字为了继承文本和统一方言,一直维持在意音文字阶段.这是中国的汉字的情况.
第二种情况和第三种情况实际上可以统一成一种情况,即在这两种情况中,向拼音文字过渡的意音文字都不是原生的.这两种情况的差别可能只是程度问题,即日语、朝鲜语、越南语使用的意音文字时间稍微长一些.就我们现在掌握的材料看,在语言文化保持连续性的情况下,原生的意音文字没有一种发展成拼音文字或被拼音文字代替.
或许我们可以说,意音文字的原生性可能是意音文字能够存在下去的另一个至关重要条件.意音文字是从图画记事发展出来的,这种过程是漫长的、自然的、有机的.在意音文字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意音文字适应了语言的结构,能够有机地记录这种语言,并且在文字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记录了用这种语言思维而形成的大量文本,这种文本又反过来影响口语,这种文本中所积淀的一个民族文化的经验和知识是指导该民族行动的最重要的遗产.
现代很多语言学家相信用什麼样的文字记录语言没有必然联系,那只是从制定文字的角度看问题,而且必须以人类对语音有了充分的认识为先决条件.自然文字的产生是没有这种先决条件的,所以总是从图画记事开始,图画的分割和组装要适应语言的单位和单位的组合规则,在能够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马的语言中,马的图形可以有好多种,在区分马的种类的语言中,马的图形可能就比较少.
意音文字对语言的适应使这种文字能够从深层次上继承一个民族的文化.玛雅文字的情况比较特殊.玛雅文是中美洲土著居民玛雅民族曾经使用过的古文字,是意音文字.用玛雅文字书写的最早文本可以追溯到西元328年,这种文字一直使用到16世纪,长达一千多年.
16世纪,由於西班牙人的入侵,开始用西班牙字母记录玛雅语,玛雅文字开始消亡,西班牙文字替代了玛雅文.现在的墨西哥、瓜地马拉和洪都拉斯还通行玛雅语的各种变体,用的是西班牙文字.这说明玛雅文字不是因为玛雅语的消亡而消亡的.但玛雅文字消亡的情况也不应该简单地被看成拼音文字替代意音文字.
这裏有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西班牙入侵者当时通过西班牙语大规模引入了西班牙文化,引入了近代欧洲文明,二是西班牙强行推行拼音文字,实际上是强迫玛雅人不再通过玛雅文字承传玛雅文化.这种情况本质上可以看成西班牙语言文化在当时成了该地区的权威语言文化.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和法国人在越南推行拼音文字是一样的.
从玛雅文字和越南字喃的情况可以看出,意音文字要维持下去,他所记录的语言还应该是这个民族的权威语言.玛雅文字尽管是原生的意音文字,但从16世纪开始,西班牙语已经逐渐成为玛雅语分布区的权威语言,这可能是玛雅文字消亡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以上分析,现在我们可以把意音文字的存在条件由2个增加到4个:1.该意音文字所记录的方言很复杂.2.该意音文字所书写的古代文本很丰富.3.该意音文字是原生的.4.该意音文字所记录的是权威语言.现在我们来分析世界上其他两种仍然还在使用的意音文字的存在条件,看看这两种文字是否满足这4个条件.这两种文字是纳西东巴文字和彝文.

2009-6-15 15:10 回复
221.212.110.* 6楼
纳西族用来记录纳西语的东巴文是一种由图画文字演变出来的意音文字.用纳西文字书写的经书又叫东巴经.东巴文产生年代大约在公元11世纪以前,最初只是图画文字,后来不断完善,演变成了现在的意音文字,大体能够记录纳西语.
表意部分包括形声字和会意字,表音部分都是由原来的表意字元假借而来的,一个字表示一个音节.表意字和表音字又可以共同组成形声字.东巴文字是在纳西语的土壤上自发形成的,所以纳西象形文字是原生的.
纳西东巴文字所记录的纳西语现在仍然是纳西族的权威语言,但由於东巴文字发展还不成熟,东巴文主要用来记录诗歌、传说、故事和宗教经典,用於日常生活的交流比较少.在这里还要提出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东巴文的形声字中,音旁有明显的藏语影响,不过从地理位置上和两个民族的交流上看,这也不值得大惊小怪.纳西语至少可以分出东部和西北两个方言.内部差异也比较大,主要是受藏语、彝语影响.在我们调查过的滇川藏大三角地带,不同地方的纳西语差别很大,不能通话.东巴文由於是意音文字,不同地方的纳西族可以用不同的读音来确定同一个词,这样用东巴文字写的东巴文本就容易为不同方言区的纳西族所接收.
纳西族地区还出现过哥巴文(或译为:格巴文),这是纳西族用来书写纳西语的音节文字.纳西哥巴文来源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大东巴和文裕创制的(李霖灿《哥巴文字典》1945),一种可能是从西藏传人的(J.F.罗克).
纳西语中,哥巴的读音是g31ba31(ga-31ba31),直译为弟子、徒弟,意思是哥巴是东巴的徒弟.因此哥巴文更可能是大东巴创制的.无论哥巴文的来源是哪一种,其拼音文字的属性是比较明确的.意音文字的东巴文和拼音文字的哥巴文同时在纳西族中并存,这就为我们比较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的存在条件提供了可能.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用哥巴文书写的哥巴经比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经少得多.国内现存东巴经一万多册,北京图书馆、云南东巴经研究室就有八千多册.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有三千多册,哈佛燕京图书馆有五百多册.说明用东巴文记录的文本是很丰富的.
哥巴文的起源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早于东巴文,一种说法是只有100多年的时间,无论比较哪一种时间范围,东巴经都比哥巴经要丰富得多.这说明代表意音文字的东巴文比代表拼音文字的哥巴音节文字使用范围更广泛.
从文字的完善程度看,东巴文的完善程度不如哥巴文,因为东巴文中还有些字图画性很强,有时候不容易判断它们代表语言中的哪些词.但即使在东巴文记录语言不很完善的情况下,纳西族仍然多用东巴文来记事.可见,东巴文的存在和意音文字的四个条件是有关系的.
1957年政府为纳西族创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由於纳西语方言的差异,这种拼音文字的推广遇到了很多困难.彝文的情况与此类似.彝文是表意音节文字,彝文的表意部分包括象形、指事、会意.一个字一个音节.字数较少,因此假借字很多.彝文没有发展到拼音文字.
彝文满足意音文字存在的四个条件.彝文是在彝语的环境下原生的.彝文所记录的彝语是彝族的权威语言.彝语的方言分歧很大.彝语有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东南部、中部六大方言.实际上根据我们初步的调查,按照不能通话来计算,至少有几十个土语,记录这些不同的土语也不可能用统一的拼音文字.东巴文和彝文都不是移植的意音文字.
东巴文和彝文是否能长期存在下去?现在还不好断定,因为纳西族和彝族说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汉语最终成为权威语言,这两个民族自己的文字就会受到威胁. 4.符咒层面的探讨符者,符号也,图像也,无论在各文化中具体称谓如何,都是主要通过视觉冲击影响人类的;咒者,特定的声音也,也无论在各文化中具体称谓如何,都是主要通过视觉冲击影响人类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如果能量的影响足够大,也可以超越人类现有已知的感知手段直接对人的精神和肉体发生影响.
从上面的探讨可以看出,纳西人的东巴文和哥巴文,由於在地理、文化和族源上,与西藏关系紧密,因此要探究其术法,主要应从此二者的关系出发来研究,不过,由於纳西人的意识形态受汉人的影响也十分突出,因此不应该放弃在这一方面的探索,不过由於汉人对纳西文化的影响主要在世俗生活方面,因此要研究纳西人的高深术法,还是应以纳西与西藏的关系入手.
而苗人由於在地理、文化和族源上,与中原关系紧密,因此要探究其术法,那就得主要应从彼二者的关系出发来研究,特别是研究苗人与道家的关系.不过苗人术法在民族迁徙过程中与泰国的降头术关系也甚为紧密,因此,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
我觉得,纳西人的宗教与×传佛教关系甚密,而苗人术法与道教关系甚密.但是!但是由於汉×文化的同源性特徵十分突出,因此在更高层次上也可以放在一个统一体中研究,只是这样研究要有以上研究作为基础,绝对不能跨越!大体就是这样,我看,这也是一份不及格的答卷,因为在网上的缘故,很多东西因疏懒而不及深入推演了.

这个问题目前还有争议,黄伯荣认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而裘锡圭认为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也有人认为是意音文字。这个问题还有待研究。 不全是一

这两种观点类似那个摸象问题,一个说大象如一面墙,另一个说该象似一条圆柱体。
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迥异。
我一向认为,这不是一个单值问题。它是个复合系统。只有从系统观出发,才能
从沙里掏出金来。 上述两观点,首先立足点就错了。黑夜汪洋孤帆,无星无月无
向,当然也就难达目的地了。...

全部展开

这两种观点类似那个摸象问题,一个说大象如一面墙,另一个说该象似一条圆柱体。
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迥异。
我一向认为,这不是一个单值问题。它是个复合系统。只有从系统观出发,才能
从沙里掏出金来。 上述两观点,首先立足点就错了。黑夜汪洋孤帆,无星无月无
向,当然也就难达目的地了。

收起

有人认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也有人认为汉字是意音文字.请对这两种观点加以评述.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论述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到底和表音的文字有什么区别? 为啥香烟有人认为是香的,也有人认为是臭的? 为什么说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语素文字拜托了各位 现代汉语第四题 为什么说不能认为英文是表音的 汉字是表意的呢? 满不在乎的反义词?有人认为是锱铢必较,有人认为是郑重其事,本人认为是郑重其事. 有人认为生态环境是可以改变的,也有人认为是无法改变的.你持什么观点,为什么? 有人认为生态环境是可以改变的,也有人认为是无法改变的,为什么?政治题,急! 文艺复兴有人认为文艺复兴是复古的有人认为是创新的你认为呢?为什么? “有人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也有人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有人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也有人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请运用经理生活的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简要评述. 有人认为在电脑时代汉字是中国进入信息时代的瓶颈.我看不懂,是夸汉字还是反对汉字? 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的区别有人认为英语、法语、德语的语言文字是表音文字,汉语是表意文字.如何理解表音与表意的区别? 有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为什么有人认为地球是圆的? 有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有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的 有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