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文学艺术之我见》 写一篇1000字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3:52:21
《马克思与文学艺术之我见》 写一篇1000字论文,

《马克思与文学艺术之我见》 写一篇1000字论文,
《马克思与文学艺术之我见》 写一篇1000字论文,

《马克思与文学艺术之我见》 写一篇1000字论文,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世界地位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迄今已成为世界性的最具影响力的思潮,不仅成为人文社会科学中引人注目的学派,而且成为广大劳动人民改造世界也改造自身的革命指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世界社会主义文艺运动同样影响巨大,还成为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新文艺的指针.
列宁曾讲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即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学说.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形成,则应看到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对德国的康德、黑格尔和歌德的美学思想有批判继承,对法、德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莱辛的美学思想,对古希腊、罗马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的美学思想也都有所继承.他们本人还十分爱好文学,对文艺实践深有了解.当代荷兰学者弗克马和易布斯在论述二十世纪世界文艺理论的书中,除把当代世界的文艺理论梳理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流派,如把俄国什克洛夫斯基的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和捷克、法国的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以及符号学理论等都归结为受到瑞士索绪尔语言学影响的科学主义;而把弗罗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归入人文主义学派.此外,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批判地继承了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传统,并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派文艺理论.在他们的视野中,除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外,还包括被我们今天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如卢卡奇的现实主义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的理论,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还有英国的伊格尔顿和美国的詹姆逊的理论.作为西方的学者和后现代主义的阐释者之一,弗克马和易布斯也不能不承认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性和世界影响.他们还用一节论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
应该说,当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个巨大的存在,并且随着学术研究的进步和文艺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和丰富.它不仅在全世界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在世界社会主义文艺运动、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文艺建设中,无论对党的文艺政策的制订,还是对文艺家的艺术实践,都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920——1949年.这时期的特点是从介绍部分观点到走向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并逐步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高峰是产生了毛泽东文艺思想.
20年代初李大钊、邓中夏、萧楚女、恽代英、沈泽民等共产党人都有运用辨证唯物史观来论述文艺问题的文章.早期党的领导人中瞿秋白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贡献比较大.1933年4月他署名“静华”的文章《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发表,在我国第一次通过对巴尔扎克创作的分析,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和典型的理论.他关于大众文艺的多篇论文更相当深刻地论述了大众文艺问题并强烈呼吁和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建立对文化、特别是大众文艺的领导权.这与意大利共产党领袖葛兰西关于无产阶级应从法西斯手中夺取文化领导权的思想相似.他还对革命的大众文艺的内容与形式、语言等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果的研究.
在左翼文学家中,鲁迅是在创造社、太阳社对他的围攻中学习了许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鲁迅在《三闲集•序言》中说:“我有一件事要感谢创造社的,是他们‘挤’我看了几种科学底文艺论,明白了先前的文学史家们说了一大堆,还是纠缠不清的疑问.并且因此译了一本蒲力汉诺夫的《文艺论》,以救正我——还因我而及于别人——的只信进化论的偏颇.”所以,后来鲁迅能够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点的传播做了突出的贡献.他对文学的劳动起源论,对艺术属于人民,应该走向人民,对文艺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对文艺的大众化和民族化,对文艺的欣赏和批评等问题,都有所阐述.此外,冯雪峰、胡风和周扬等在30年代也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写了一些文章.
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1944年周扬曾编辑了一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收录了马克思、恩格斯、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高尔基、鲁迅及毛泽东的有关文艺问题的论述.这是我国第一本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点的著作.而1939年和1942年毛主席所做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伟大意义,则是大家所公认的.它标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最重要的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划时代的经典文献,更是我党在建国后文艺政策的理论基础和坚实指南.
第二个时期是1949——1978年.特点是在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突出了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宣传和普及,并开始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科书.其间也存在左倾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严重干扰.
建国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全集和选集的先后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的《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列宁论文学与艺术》、《毛泽东论文艺》等书也陆续问世,这就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创造了更好的条件.50年代初,我国许多学者也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讲授文艺学,并出版了若干本大学文艺学方面的教材.1958年,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周扬在河北省的文艺理论座谈会上号召要建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1961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的协调下,由周扬主持,集中全国大批专家编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100多种大学文科教材,其中包括由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和由叶以群主编的《文学基本原理》.对这两种文艺理论教材的编写,周扬、林默涵、何其芳等文艺界的领导同志多次亲自参加编写提纲的讨论,周扬并提出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艺理论应该反映文学的本质规律、文学的发展规律,文学的创作规律、文学的批评与欣赏规律.但历时数年的编写工作因文化大革命被打断.这两部书都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才被定为大学文科的正式教材.
从20年代起,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和实践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即“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革命作家联合会)的左倾幼稚病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当然,也受到中国共产党自身工作中滋生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因而产生了20年代末创造社、太阳社围攻鲁迅,30年代左翼文学对第三种人苏汶等的批判,以及建国前后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并发展到将所谓“胡风集团”打成“反革命阴谋集团”这样的大冤案.“拉普”左倾的重要表现除了否定传统,要在平地上建设无产阶级的新文化外,还有对“同路人”打击的理论,即所谓“没有同路人,只有同盟者或者敌人.”他们不承认马雅可夫斯基是革命作家,对高尔基也横加指责.“拉普”曾控制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国际革命作家联盟”,因而他们的左倾观点流毒极广.对鲁迅的围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思想背景下发生的.所以,1957年把许多革命作家打成“右派”,文化大革命中又出现“四人帮”一伙推行的极左文艺路线,应该说不是没有历史的社会的深刻根源.左倾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和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危害.文化大革命达到了极致.林彪委托江青炮制的所谓《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可以说是这种极致的标本.
第三个时期是1978——2009年.这30年高举邓小平文艺理论旗帜,批判了左倾错误路线,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上做了更深入更全面的工作,为建设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做出新的努力.
邓小平同志在理论的拨乱反正方面做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等重要讲话,不但完整地准确地继承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精华,而且以极大的理论魄力,纠正了“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提法,指出这种提法“弊多利少”,主张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法来代替“为政治服务”的提法.他号召文艺家“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己认识生活、分析生活,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要求文艺家从人民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他在强调党应当加强对文艺领导,并期望“对人民负责的文艺工作者,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同时,又指出:“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邓小平文艺理论在总结我国革命文艺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新时期我国文艺家的创作自由和题材、主题、形式、风格的广泛开拓,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也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和丰富做出新的贡献.
这时期广大文学理论工作者在努力研究、阐释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新出版了陆梅林编选的《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李准、丁振海主编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全书》,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作家协会先后编选的《周恩来论文艺》、《邓小平论文学艺术》等.还出版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大辞典》和陈辽著《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史稿》、吕德申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史》和王善忠主编《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史》、李衍柱等著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概论》、董学文等著的《论邓小平文艺思想》等著作.许多学者如陆贵山、钱中文、童庆炳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比较充分地借鉴、吸取和参照了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的新的文学理论著作,使文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出现新的建构与观点.三年前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集中了大批专家学者,要先编写九部书.其中一部是文学理论.现在这部书经过多次修改和讨论,即将出版.它是反映我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解和吸纳新的研究成果的教材性著作.
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我只扼要地从若干方面介绍有关的基本观点.
一、文艺本质论.旨在说明文艺是什么?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艺是审美的创造,是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观点特别重要.大家知道,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曾提到,“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大家知道,艺术美是与形象分不开的.后来,马克思主义又把人们对世界的哲学把握方式跟艺术把握方式相区别.认为艺术总是发挥想象的作用,以形象去把握世界.他指出,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创造神话、故事和传说等等口头文学”.毛泽东也认为,现实生活与文学艺术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说话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他主张优秀的文艺作品应是“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这都说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肯定文学艺术的美的特质.由于人具有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事物的创造性能力,能将人的本质对象化,能借助想象的形象去改变和加工所表现的对象,使之更典型,更理想也更美,因而,文艺作品被创造出来的艺术美才更高.这就为文艺是审美的意识形态的论断提供了根据.重视文艺的美的特质,就将文艺与政治、道德、宗教、法律、哲学等非文艺的意识形态区分开来.因此,认为马克思主义或毛泽东只强调文学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而不重视文艺的审美特质的观点是不符事实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确实肯定文艺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而且指出文艺也是社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曾有人对文艺是否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提出质疑.但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所说的一段话很说明问题.他说,“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文学艺术正是借助想象和幻想以表现情感和思想,包括世界观的意识形态的形式.因此,认为马克思并未把文艺列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质疑是站不住脚的.当然,文艺属于漂浮于空中的社会意识形态,要通过反映哲学、宗教、道德和政治等中介的倾向,才曲折地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所具有的审美魅力会继续为不同世代的人们所欣赏,不会随着一定经济基础的变更而消亡.这个事实并不足以推翻文艺从整体上属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的科学论断.
二、文艺创作论.它说明文艺的创作源泉、创作过程、创作思维中的感性与理性、主体与客体、艺术方法与世界观的关系等.
从辨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即人的意识与存在的辨证关系来看,自然要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看作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如毛泽东所说的“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而社会生活则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反映的产物不等于所反映的现实本身.但无论如何它仍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这是为创作实践所证明了的真理.有许多文艺理论家认为文艺创作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是用形象思考.但也有人认为创作中既有形象思维,也有抽象思维.还有理论家则认为创作只应是感性的,只有感觉、想象和幻想起作用,不应有理性参与.从克罗齐的直觉主义到弗罗依德的白日做梦说,都反对理性.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人类的认识如何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做了深刻的阐明.他在与陈毅论诗的谈话中,就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个别的例子中,有人曾梦中做诗,或只凭灵感来到的想象和幻想写诗.但小说、散文、戏剧的创作,特别是长篇作品的创作,完全没有理性的参与,完全没有世界观起作用,完全没有生活的根基和对生活的理性分析和认识,而只凭主体感觉、想象和幻想,恐怕是很难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重视创作主体的重要性的.马克思强调过创作过程中主体想象和幻想的作用.恩格斯论巴尔扎克,列宁论列夫•托尔斯泰,在肯定他们的现实主义作品具有高度的真实性的同时,也都指出作家自身世界观的局限如何影响到作品的内容.他们都看到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政治倾向性.正因此,毛主席才强调作家必须深入生活,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社会,必须改造自己的立场、观点和世界观.从能动的反映论来看,强调创作主体的创造性是必要的,但主体归根到底毕竟依存于客体,创作过程中感性固然重要,理性的参与恐怕也很重要.何况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本身就是抽象的符号,就难以离开理性.
三、文艺功能论.实际上也是文艺价值论.因为功能与价值分不开.它要说明的是文艺何为?文艺对人有什么用,以及为什么人所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从更全面的视角去看文艺的功能与价值的.他们都肯定文艺的真、善、美的价值和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历史剧《济金根》时就既论到历史的真实性和形象塑造、情节设计、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审美性,还谈到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恩格斯说,“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他说,“如果首先谈形式的话,那么,情节的巧妙安排和剧本的从头到尾的戏剧性使我惊叹不已.”他还说,“您所不无根据地认为德国戏剧具有的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大概只有在将来才能达到”.真,就是作品的认识功能和价值;善,就是作品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功能和价值;美,就是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所产生的审美魅力.这方面,毛主席谈到具有艺术美的作品,如何由于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典型、更理想而具有认识和思想推动的作用,“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可见,他们都看到文艺兼有真善美的价值和功能.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其实还从更广泛的视角去看待文艺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并说,他从“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这就不是一般地谈论作品的认识意义,而简直认为,文艺作品还具有历史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的认识价值.毛主席说文艺作品可以起伟大作用于政治.这也超出了一般所说的真善美的意义.实际上,像《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所产生的政治作用,就的确非常伟大!
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列宁在与蔡特金的谈话中就认为文艺属于人民,应当在人民底层有它深厚的根基.在《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中,他更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文学应“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口号.至于毛主席关于文艺为什么人和怎样为的论述,更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题,这是大家所熟知的.
四、文艺生态论.指的是文艺内外的生态关系,包括文艺与政治、宗教、道德、法律、哲学等的关系,也包括文艺内容与形式、风格与流派等的关系.还包括文艺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在文艺的外部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列宁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普列汉诺夫为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所画的多级关系图中,政治是中介,它直接反映经济的利益要求并将其转达到上层建筑的其他意识形态中去.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实际都有要求文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言论.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肯定和赞扬欧洲许多伟大作家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性,而且高度赞扬英国工人运动中的诗歌和德国的社会主义诗人,并要求作家描写“叱咤风云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列宁也热情称赞过鲍狄埃的《国际歌》等对鼓舞革命起重大作用的作品.至于毛主席有关政治与文艺关系的观点,更为大家所熟悉.有些文艺作品确实可以为政治服务,甚至起伟大作用于政治.但并不是一切文艺作品都有政治内容或政治倾向,也非都能够为一定的政治服务.这同样是事实.因而,邓小平放弃“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提法,同时又指出“文艺是不能脱离政治的”.这更符合文艺的整体状况.我理解,从以下三个方面看,文艺不能脱离政治.一是文艺家总有一定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情感,他必然要曲折地表现到自己的作品中来.如八大山人画兰花都是根不沾土,虚悬空中,便隐含他对明朝亡国后的无土之恨.二是政治家和政党总要通过各种办法罗致和动员文艺家为政治服务;三是所有政府在制定文艺政策和法令时,首先都要考虑政治的利益.所以,文艺要完全脱离政治,恐怕很难!既看到文艺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又看到文艺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与政治的区别,容许文艺有自己一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应该是有利于为文艺发展创造比较好的生态环境.对文艺与其他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关系,也要既看到联系,又看到区别.文艺作品中历来都可以看到哲学、宗教、道德、法律等的影响印记,但如果文艺变成只宣传宗教、道德或哲学的工具,那恐怕就很难称为文艺了.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