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文字狱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8:54:32
明朝时文字狱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明朝时文字狱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明朝时文字狱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明朝时文字狱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明代的学校和科举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专制制度.它把知识分子的思想束缚在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之中.读书人为猎取功名,埋头于四书、五经,写空洞的八股文,一切有用的知识,概不留心.这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文化科学的发展.
明初,士大夫有各种不同的政治态度.一部分故元遗老和原张士诚的臣僚,对新王朝抱有敌对情绪.这些不肯俯首称臣的士大夫,有不少人被明太祖用杀、关、徒等刑法加以镇压.大部分地主文人虽归依了明朝,但明太祖对他们也不放心.这位当过和尚、参加过红巾军的皇帝,十分敏感,忌讳别人揭其老底,披阅奏章,动生猜疑.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替人写《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句;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替人作《万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句.“则”与“贼”同音,明太祖认为是骂他做过贼,一概处死.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内有“睿性生知”句,“生”被读作“僧”,便被处死.诸如此类,等等.这种为维护赫赫皇权而深文周纳的文字狱,使许多知识分子无辜遭祸. 补充: 从朱元璋主观方面探析,朱元璋是平民出身的皇帝,在那个讲出身、讲正统、讲龙种的年代,他深以自己出身不合正统为耻辱,深以当过乞丐、和尚和土匪(贼军)为耻辱,在他内心深处,这是一个不能触及的心灵伤痛和自卑情结,朱对与自己出身完全不同的士大夫们既工作上依靠、心理上羡慕,但内心又想压制他们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加之朱生性猜疑,亘古少有.凡此种种,使得他冷酷、嗜杀,有虐待狂倾向.而贵为"天子",又使得这种屠杀和伤害达到了超级女生“想唱就唱”般的"随心所欲".有史书之述为佐证:“杭州教授徐一夔贺表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帝(朱元璋)览之,大怒,曰:‘生者、僧也,以我尝为僧也;光,则薙髮也;则字,音近贼也’.遂斩之”.朱杀徐的理由自述得很清楚,生与僧同音,光就是秃头,则同贼音,讽刺我老朱当过和尚,剃过光头,还当过土匪,罪该当诛,于是乎,拖出去,一刀把脑袋砍掉了,真是谈笑间,文人首级殒落. 补充: 朱元璋幼时没读过多少书,这确是事实;但他虚心好学,好结交文士也是事实.及长,以自修和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了不少知识,读了很多的书,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以现情度之,亦能与在职研究生学历的人水平相当,因此在研究分析人家的文章时也颇有一套,比之如今的国语教师,可以说是自成风格.史书言其“深文纳周”,常常能从别人文章的细微处得些许收获,微言大义.从《皇明记略》中就可以看到明太祖在治学训诂方面的功绩.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替海门卫官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作《长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作《贺冬表》中有“仪则天下”;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作《正旦贺表》中有“建中作则”;澧州学正孟清作《贺冬表》中有“圣德作则”,“则”与“贼”同,被朱元璋视为骂太祖起兵当过贼,斩.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作《谢赐马表》中有“遥瞻帝扉”,“帝扉”被视为“帝非”,立斩.祥符县教谕贾翥作《正旦贺表》中有“取法象魏”,“取法”同“取发”,太祖以为其讽刺当过和尚的那一段经历,斩之.台州训导林云作《谢东宫赐宴笺》中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太祖分析出“法坤”与“发髡”同,“藻饰”与“早失”同,斩.德安府学训导吴宪作《贺立太孙表》中有“天下有道”,太祖经过泛读就得出“道”与“盗”同,立斩吴.状元张信训导王子,引用杜甫诗“舍下荀穿壁”出题,太祖精读中发现实为讥讽大明天朝,张被腰斩,从腰部砍断,施刑难度大于斩首. 补充: 不但大臣因文字横遭不测,就连藩国朝鲜也不能逃脱,《国初事迹》记载有:朝鲜国王李成桂朝贡大明王朝时所进表笺,朱元璋查悉有犯上字样,当即下令将进贡物品全部退回,责令检讨,并责成朝鲜方面交出撰写此文的郑总,对其问责.朝鲜朝野震惊,深为恐惧,旋将郑总引渡至南京,太祖亲自签发判决书,发配郑至云南劳改,仍然令辽东都司不得为高丽人签证,禁止高丽人入境,还搞了经济制裁,不许商客贸易.
如果文字狱仅限于奏章也罢,朱元璋一次微服私访,深入基层,在一庙墙上看到题布袋佛的诗,诗云:大千世界活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藏.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也无妨.朱元璋先是泛读,复精读,诗里问题多多,这可犯了太祖之大忌也么歌.朱元璋气不打一处来,把这个寺庙的和尚诛了个精光.朱元璋本来虔信佛教,对印度高僧释来复最是敬重的,后来僧来复回国,行前作《谢恩诗》一首表示对朱的感谢,有“殊域及自惭,自惭无德颂陶唐”句,“帝曰:‘汝用殊字,是谓我歹朱也;又言无德颂陶唐,是谓我无德,虽欲以陶唐颂我而不能也.’遂斩之”.这个和尚到死可能也没想到本是歌功颂德的诗,怎么到了朱元璋那里,就成了反诗,迷迷糊糊中就交了户口本. 追问: 还有吗?挺好的 回答: 洪武年间之所以在文字狱政策方面严酷到这一步,其实与朱元璋手下的文武大臣相互倾轧、争功邀宠有很大关系,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武将与文官们之间就有矛盾了,于是武将们就想出了一个新主意,集体上访至朱元璋那儿告文官们的御状.朱元璋这人其实挺精明的,一看那班一起打仗的战友来了,就知道是反映文官之事来了,他就说:世乱用武,世治宜文,马上可以得天下,但治天下之事却是非用文人们不可的.武将一代表就上前说道:“陛下您说得很对,不过文人们是不能深信的,否则你被他们卖了还在帮他们点钱呀,例如张九四(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后来成为朱元璋统一天下的敌手之一)一生就对这些文人好,给他们不错的待遇,三天两天的请他们大吃大喝,做了王爷后,要起个书(官)名,这些个文人们就给他起个士诚.”朱元璋一听,就说:“这名字好啊!很儒雅的嘛”.这个武将代表又走上前说:“不是这么回事,老张是上大当了的,《孟子》上有‘士,诚小人也’这一句吧?但也可以读作为‘士诚,小人也’(古时候文章是没有句读的,是由读书人来破句的).骂老张是小人,他哪里想到这点呢?让人叫了一辈子的小人,到死都未曾明白,真是很可怜啊(作同情状,挤出两滴眼泪)!”朱元璋听了武将们的这次集体告状后,就去查《孟子》一书,果然是这样的.于是,对文人们开始留心起来,在阅读文章时力求认真仔细,务必在文章中找点弦外之音,查出点反对和讥讽朱元璋及他的大明王朝的意思来,立斩撰写者,以儆效尤.这里面既有他本人对文人及文字的恐惧成分,也有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朱家天下的万分在里面了. ^_~、.宀鋇 的感言: 谢谢,好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