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记叙文,要有点评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3:29:58
急需记叙文,要有点评的?

急需记叙文,要有点评的?
急需记叙文,要有点评的?

急需记叙文,要有点评的?
老人精神孤独渴求关怀 海峡之声网:因为儿子一年多不来探望自己,住在长春市一家老年公寓的李阿妈最近将三个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儿子来看望自己.鉴于子女不履行对父母精神慰藉义务,法律没有处罚依据,法院委托当地居委会对李阿妈与她的儿子进行了庭外调解.这个涉及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案例再一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亿,约占总人口的10.2%.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最近完成的调查表明,我国农村现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独居的和没有配偶的老人感到孤独寂寞的比例更高.这组数字对城市老人更有借鉴意义.谁来慰藉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是我国进入老年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今年76岁的李阿妈,有三个儿子,2004年年初,她因为与儿媳妇发生了矛盾,自己搬进了长春市区内的一家老年公寓.令李阿妈想不到的是,在她入住老年公寓一年多的时间里,竟没有一个儿子或儿媳妇前去看望她.尽管和众多老人在一起有说有笑,但看到别人的儿女常来看望,李阿妈感到自己的内心十分孤独、精神难以得到慰藉.于是在今年7月她以儿子不来看望她为由将儿子告上法庭,讨要被探望权. 法院接到诉状后认为,李阿妈要求儿子定期探视没有法律依据,在征得老人同意后,委托当地居委会对李阿妈与她的三个儿子进行了庭外调解. 李阿妈说:"在老年公寓里尽管有吃有喝有欢乐,可是儿子长期不来看自己,心里感到很难受,我不需要他们养活,更不需要他们的钱,他们只要经常来看看我就行了.知道告他们也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是想提醒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娘需要他们来看一眼." 老年公寓的负责人李女士告诉记者,每当其他老人的儿女来看望父母时,李阿妈就躲在一旁抹眼泪,情绪很长时间都不能恢复.李女士曾经亲自给李阿妈的儿子打过几次电话,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李阿妈的儿子始终没来探望她. 据了解,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家中没有儿女、亲人相处,独自留守"空巢"的老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约有2/3老人的家庭出现了"空巢"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吉林省长春市的"空巢"老人已有20万左右,占户籍老年人总数2/3以上.年轻一辈出国深造、或者结婚后自己搬到外面住的比例很高,"空巢老人"长年累月无人陪伴,产生精神孤独,渴求慰藉的现象非常普遍.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工作变动的频繁,导致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客观上促使传统的大家庭向小家庭转变.而老人固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又不为下一代接受,双方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由此而疏于代际交往,愿意分开生活,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专家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期,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老人数量会明显增加. 长春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郑晓华说,老年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孤独状态,首先会带来情绪上的改变,表现在情感脆弱、容易灰心、进取心差、自卑、自责等心理症状.这些心理症状比病痛更加折磨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和抚慰,便会导致老年性痴呆症等一系列心理疾病. 第二,老年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孤独状态,还会引发身体疾病,产生躯体障碍.老年人心情不满意,心里的压抑就会在潜意识中转移到身体的某个部位,具体表现在有些老人感到心慌气短、关节痛、便秘等,而这种躯体形势障碍通常又是医院的仪器所检测不出来的.有的"空巢"老人因为思念子女和儿孙,整晚都会守在电话机旁等着铃声响起;因为很少与人沟通交流,长期不到户外活动,一些老人食欲减退,患上了厌食症;因为身边乏人照料,有的老人甚至猝死家中多日后才被发现…… 第三,一些长期处于心理孤独状态的老人,因为心里孤独得不到释放,不得已选择了错误的表达方式,如接受"聊天服务".一些老人说,他们在公园里游玩时,经常会碰到一些女子上前搭讪与其聊天,等到和老人聊完天后便伸手要钱,老人不知聊天是种服务,很多时候被迫掏钱付"聊天费". 老人精神世界需要多方关爱.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该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但是,法律规定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而对赡养人不履行精神上的慰藉义务时,应承担何种责任,法律却没有做出相应规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赡养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一些子女想通过金钱来对老年人进行补偿,却无法满足老年人精神世界的需求. 长春市朝阳区法院妇女维权法庭庭长薛莉娜认为,精神慰藉无法用金钱衡量.她认为,如果从司法层面上解决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立法部门可以出台相应司法解释,比照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进行处理,以达到老人要求得到精神慰藉的目的. 长春市老龄委老年事业处处长李建忠说:"目前年轻一代赡养老人很多只重于提供丰衣足食的物质生活,对老人精神上的需求关注不够,没有达到'精神赡养'的境界.事实上,照顾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亚于解决物质需求." 李建忠强调,老人们生活上可以清贫点,但不能忍受对子女长久的思念.很多老人碍于情面不开口对子女表达思念之情,但子女对老人的心理、生理上的危机,要做到心中有数.身在异地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老人,要注重在精神上赡养老人,经常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子女离家较近的,应该经常回家看看老人,这并不是要求子女经常抛开工作,回家与老人团聚,而是要求子女能多关心老人,做一些有益于"空巢"老人的事情. 长春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郑晓华建议,慰藉老人孤独的心应采取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老人应该调整生活重心和生活节奏,对生活倾注热情,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交、种花养草等消闲活动.其次,做子女的也应常回家看看,设身处地为老人考虑等.同时在社区建立高龄、"空巢"老人登记制度,为重点老人安装呼叫服务器之类的设施,以便及时提供援助服务.派出所、消防等部门,可以设立应急处置预案,针对老人的特点设置相关的救助措施.政府不妨建立一个老人关怀医院,组织专业人员为老人做心理咨询等等.总之,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老人的关爱力度,建立和完善养老、爱老体系. 我们不否认现在做子女的有做子女的难处,譬如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愈来愈激烈,工作、家务、教育孩子,都使人忙于应对,身心疲惫.但即便如此,也断不可成为子女冷落甚至虐待老人的理由.许多为人子女者已经有了自己的子女,当你深情地望着你的子女时,可别忘了你的父母曾经为你付出的万般艰辛,曾经给予你的无私关爱.为了社会,为了家庭,为了下一代,甚至是为了第三代,老人们付出了很多很多.当辛辛苦苦了一辈子的老人走向黄昏的时候,他们最大的希望可能不在物质的丰盈,而在于能享受天伦之乐;他们最大的痛苦往往不在物质的清贫,而在精神上的落寞,他们想看看儿子女儿的笑脸,听听儿女们的笑语呵! 点评:人活在世间,谁不会老?我们的父辈们曾经年轻过,而我们也会老.所以,常回家看看吧,和老人拉拉家常,跟老人讲点放事,说个笑话,陪老人出去走走、玩玩,总之,多给老人们一点精神上的慰藉与关爱.要知道,这是我们民族,也是人类应有的美德啊. 关怀老人,不要等到他们不在了才后悔 昨天和妈妈聊天的时候,谈到了孝敬老人的事情.妈妈说我以后第一个月的工资要用来孝敬老人,我说我会的.然后我就想到去世的外公,眼泪就流下来了. 外公得老年痴呆症很多年了,所以到后来已经很严重了,生活根本不能自理.每次去看外公的时候他都不知道我是谁,我只能坐在他旁边静静的弄点东西给他吃.外婆被外公的病折磨得很难受,总是哭. 所以我一直想着以后一定要赚很多很多的钱让外公得到好的护理,外婆能轻松一点.可是外公就这样走了,走得那么急让我根本就无法接受.从学校赶回来的那天晚上我还梦见外公醒了,第二天我跑去看,外公还是静静的躺在那儿. 好恨自己还没长大,连尽孝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真的好害怕外婆和爷爷奶奶也不给我这样的机会,或者说上天不给我这样的机会.如果可以的话,我真的愿意用自己的一部分生命换取对他们生命的延续,他们真的辛苦了一辈子,却没有真正的享过清福. 说到这,虽然我并没有资格对长辈品头论足,可是我不得不说一些做儿女的大人.在我看来,儿女就是父母的希望,做儿女的最起码该做的就是让父母过上不愁吃穿的日子.如果父母够有钱,就让我们尽情的享受他们的余生.可是现在的大人,不仅可以置没有生活能力的父母于不顾,还可以大大方方或者拐弯抹角的向年迈的父母要钱,等到他们去世了还可以为了一点点的遗产而和兄弟姐妹大打出手.我真的不知道他们的良心何在,真的不知道! 不多说了,真心的希望那些已经生活自主的大人们能多给他们的父母一些关怀,让每个老人都是在快乐中度过他们的余生.等到他们不在了,才后悔,一切都是枉然.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