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8:01:28
为什么说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为什么说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为什么说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为什么说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20多年的改革开放,彻底打破了传统社会主义中国那种“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四位一体的社会阶层划分格局.这一历史性意义清楚表明中国改革的实质便是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与重组,即通过一系列经济、社会、政治变革,使得在传统体制下被束缚、扭曲、窒息的各个利益主体,在新的体制框架下获得解放,重新焕发出生命力.社会的各个部分如城市与乡村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各区域之间进行新的资源获得与分配的机制调整,使分化朝向更深入的层次与领域进行.正是这种巨大而迅猛的大分化促成了人们蛰伏已久的利益意识的觉醒,激发了他们对正常的物质、精神文化的需求,并由此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原初的动力.伴随着利益分割方式的多元化,传统社会阶层不断分化,新兴势力不断诞生,致使当代中国社会正在产生、分化出一批独立阶层,其内部认同意识明显增强,其潜在利益要求日渐强烈,形成新型群体组合.
三、现行社会阶层结构的主要特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流动日益扩展,社会阶层结构也在不断演变.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不再是“两个阶级两个阶层”结构,新阶层已经形成和壮大,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社会中间阶层和企业家阶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内部发生分化
l、农业劳动者阶层呈逐渐缩小趋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全面推行,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积极兴办乡镇企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批农民进入城市,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在城市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农民的职业变化和跨地域流动,加速了农民阶级自身的转变和分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业劳动者阶层所占比例下降.
2、工人阶级内部发生分化.
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和社会阶层的构成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上升.与此同时,大批农业人口转向工业和服务业,成为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同时工人阶级的内部也分化出一部分人,有的转为农民,有的受聘于非公企业管理层,也有少数人经商下海,转入其他阶层.工人阶级自身的成长和内部构成的变化,对社会阶层结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社会中间层不断壮大
社会中间层不是某个阶层的代称,而是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按照国际学术界的分类,社会中间层主要由两大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所谓老社会中间层,包括中小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富裕的自耕农;另一部分是所谓新社会中间层,主要包括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办事员、商业服务人员和技术工人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在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声望上也处于相应水平.1978年以来,中国的社会中间层规模有了非常快的扩张.如,中国的第一个私营企业主诞生于1981年,到2000年底为止,在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有176万家,私营企业出资者有395万人,私营企业雇工达到2215万人.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会中间层将会不断得到扩张,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最重要部分、最稳定的社会力量,而且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和办事人员阶层有望构成社会中间层的主体,从而使中国的社会中间层更多地具有“现代社会中间阶层”的特征.
以上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结构形态相对合理的现代化社会阶层在中国逐渐显露出来,最低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已经形成.这个雏形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中间层不断壮大以及社会流动机制合理化,在这样的社会阶层结构中,人们的社会流动机会比以前更多了.但是,应该看到,这样的社会阶层结构与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其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在中国,一个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的最终形成,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期间还有很多变数和可能性,这意味着一个现代化阶层结构的形成还需要国家精心地去培育和引导.
四、正确对待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显现,也对改革的继续深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多方面的、持久的积极影响.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职工下岗、部分居民生活困难、收入差距扩大、私营企业主等高收入阶层的出现等.怎样看待这些新情况和新现象,是我们亟需认真研究和作出明确回答的重大课题.客观地、全面地、公正地认识和对待这些新变化,处理好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阶级、各阶层间的关系,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下,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作为现实生产力的代表者和创造者,始终处于改革的前沿,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着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进步.应该看到,工人阶级承担了经济和社会转型的主要成本,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当前下岗职工再就业这一社会现象就是一个客观的反映.当前,我国社会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意味着为了未来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的繁荣和进步,必须暂时付出一定的牺牲和代价,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的条件下,社会阶层结构分化难免会使一部分社会成员生活陷入窘境.我们应超越个人利益、阶层利益的局限,站在时代的、历史的、发展的、民族振兴的高度上,来分析和处理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坚信,这些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归根结底是前进中的问题,也一定能够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得到解决.不能因为存在问题,就否定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进步意义.部分职工下岗的社会现象,不仅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阶级本质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