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的背景分别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14:45:57
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的背景分别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的背景分别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的背景分别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的背景分别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阶级矛盾尖锐化,突出表现是土地兼并的剧烈发展,北宋建立始,统治者就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放任地主阶级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却享有不交纳赋税的特权.一方面土地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减少.太宗时,土地的集中已十分严重,“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至仁宗时,更是“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至英宗时全国土地总数中的三分之二已经集中在官户,形势户以及僧侣地主的手中,使大批农民失去田产,沦为佃户,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他们只有拿起武器,铤而走险.
  2、“三冗”构成北宋中叶统治危机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冗官”“冗兵”“冗费”.北宋官僚机构臃肿庞大,官员众多,但许多官员只享受俸禄,而无实际职事.北宋军队数量与年俱增,数量虽多,但由于实行“守内虚外”等政策和“更戍法”,军队得不到很好的训练,战斗力大大削弱.另外为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的开支,再加上“澶渊之盟”之后,宋廷每年都要想辽和西夏缴纳大量“岁币”朝廷的财政负担日益沉重,其中尤以军费支出数额巨大,天下“六分之财,兵占其五”.真宗末年,朝廷财政收支略有结余,仁宗皇佑元年收支相抵,已无节余,英宗治平二年,已经是寅吃卯粮,财政赤字达1570余万缗.
  由此可见,当时北宋存在着严重的财政危机,深重的外患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改弦更张,变法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庆历新政背景:在时代背景上,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基本一致,大约在王安石变法的二十年前,此时北宋王朝和此前的历代王朝一样,在开国近百年之后,虽然仍可称得上是国泰民安,但是内部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正如王安石所说的:“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 .庆历新政前,北宋在对外关系上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西夏与北宋交战不休,澶渊之盟后一直相安无事的契丹也于1042年遣使求关南之地,并且“聚兵幽燕,声言南下” .最终宋仁宗遣富弼为使,“岁增银、绢各十万匹、两” 才得以解决.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庆历三年(1043年),在范仲淹等人的主持下,庆历新政开始实施,但是一年之后,便因为反对者的造谣中伤无疾而终. 一直到二十年后王安石变法,北宋的积弊并无改变,只是加深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