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晏列传中管仲是个怎样的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23:12:01
管晏列传中管仲是个怎样的人

管晏列传中管仲是个怎样的人
管晏列传中管仲是个怎样的人

管晏列传中管仲是个怎样的人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颇得唯物论中“物质决定意识的”精髓.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感叹说:“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
  管仲——辅佐齐桓公创立霸业,是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他处的时代正是列国并峙,互相征战不休.当时在黄河下游比较活跃的大国有齐、鲁、郑、宋、卫;小国有邢、遂、谭、纪、杞.大国又分两派,一派是郑、齐、鲁,一派是宋、卫.小国也附属在各个大国一边.两派的力量以郑、齐、鲁为强.由于郑国发生内乱,渐渐中衰,齐国慢慢强大,逐渐成了各国的霸主.   此时,边境的各族也都发展起来.北方的狄人开始南下,成为中原各国的严重威胁.西方的戎人也开始东进,戎国经常侵犯鲁国和曹国,北戎又侵犯郑国,山戎又进攻燕国,伊洛之戎又进攻周王室.而南方的蛮人也跃跃欲试,想要北上.边境民族内侵,与周王室的衰弱是分不开的.在春秋之初周王还有些威信,自从鲁桓公五年(前707年)周郑绪葛之战,周桓王的肩被郑祝聃射中,王师大败.此后周王室就一蹶不振.齐襄公四年(前694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庄王杀了周公黑肩.   晋献公二年(前675年),周王室的蒍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等五大夫叛乱,后经郑、虢出面调解才平息.周惠王为了报答郑、虢,将虎牢以东送给郑国,把酒泉送给虢国.于是王畿越来越小,威信也就越来越低.
  辅助小白
  管鲍之交各保其主   管仲,又名夷吾,也称敬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他的祖先是姬姓的后代,与周王室同宗.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到管仲时已经很贫困.为了谋生,管仲做过当时认为是微贱的商人.他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见过许多世面,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几次想当官,但都没有成功.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驾崩,留下三个儿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小白.齐僖公死后,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太子诸儿虽然居长即位,但品质卑劣,齐国前途令国中老臣深为忧虑.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一双好友,给两个公子当师傅,实为美谈.不过鲍叔牙当初对齐僖公令其辅佐公子小白很不满意,常常称病不出,‘因为他认为“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国君知道小白将来没有希望继承君位,又以为他没有才能,才让他辅佐小白.而管仲却不以为然,当他了解内情后,劝导鲍叔牙说:“国内诸人因厌恶公子纠的母亲,以至于不喜欢公子纠本人,反而同情小白没有母亲.将来统治齐国的,非纠即白.:公子小白虽然没有公子纠聪明,而且还很性急,但却有远虑.不是我管仲,无人理解公子小白.公子纠即使日后废兄立君,也将一事无成.到时不是你鲍叔牙来安定国家,还有谁呢?”这样,鲍叔牙听从了管仲的意见,出来接受任命,竭力尽心侍奉小白. 不久,齐襄公与其妹鲁桓公的夫人文姜秘谋私通,醉杀了鲁桓公.对此,具有政治远见的管仲和鲍叔牙都预感到齐国将会发生大乱.所以他们都替自己的主子想方设法找出路.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君的女儿,因此管仲和召忽就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去躲避.公子小白的母亲是卫君的女儿,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国君.公孙无知在位仅一年有余,齐国贵族又杀死公孙无知,一时齐国无君,一片混乱.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见时机成熟,都想急忙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齐国在公孙无知死后,商议拥立新君的各派势力中,正卿高溪势力最大,他和公子小白自幼相好.高溪又同另一个大夫国氏勾结,暗中派人急去莒国请公子小白回国继位.公子小白接信后又和鲍叔牙仔细分析国内形势,然后向莒国借了兵车,日夜兼程回国.鲁庄公知道齐国无君后,也万分焦急,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后来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回国.管仲于是决定自请先行,亲率30乘兵车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截击公子小白.人马过即墨30余里,正遇见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管仲非常沉着,等公子小白车马走近,就操起箭来对准射去,只听哨啷一声,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应声倒下.管仲见公子小白已射死;就率领人马回去.其实公子小白没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铜制衣带勾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装死倒下.经此一惊,公子小白与鲍叔牙更加警惕,飞速向齐国挺进.当他们来到临淄时,由鲍叔牙先进城里劝说,齐国正卿高氏和国氏都同意护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于是公子小白就进城,顺利地登上君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担任国相
  经鲍叔牙的建议,齐桓公同意选择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同时也让天下人都知道齐桓公的贤达大度.
  纵论国策
  此后,齐桓公经常同管仲商谈国家大事.一次齐桓公召见管仲,首先把想了很久的问题摆了出来.“你认为现在的国家可以安定下来吗?”管仲通过这个阶段的接触,深知齐桓公的政治抱负,但又没有互相谈论过,于是管仲就直截了当地说:“如果你决心称霸诸侯,国家就可以安定富强,你如果要安于现状,国家就不能安定富强.”齐桓公听后又问:“我现在还不敢说这样的大话,等将来见机行事吧!”管仲被齐桓公的诚恳所感动,他急忙向齐桓公表示:“君王免臣死罪,这是我的万幸.臣能苟且偷生到今天,不为公子纠而死,就是为了富国家强社稷;如果不是这样,那臣就是贪生怕死,一心为升官发财了.”说完,管仲就想告退.齐桓公被管仲的肺腑之言所感动,便极力挽留,并表示决心以霸业为己任,希望管仲为之出力. 后来,齐桓公又问管仲,“我想使国家富强、社稷安定,要从什么地方做起呢?”管仲回答说:“必须先得民心.”“怎样才能得民心呢?”齐桓公接着问.管仲回答说:“要得民心,应当先从爱惜百姓做起;国君能够爱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意为国家出力.”“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而后国家得到治理,那是不言而喻的道理.通常讲安定的国家常富,混乱的国家常贫,就是这个道理.”这时齐桓公又问:“百姓已经富足安乐,兵甲不足又该怎么办呢?”管仲说:“兵在精不在多,兵的战斗力要强,士气必须旺盛.士气旺盛,这样的军队还怕训练不好吗?”齐桓公又问:“士兵训练好了,如果财力不足,又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要开发山林、开发盐业、铁业,发展渔业,以此增加财源.发展商业,取天下物产,互相交易,从中收税.这样财力自然就增多了.军队的开支难道不就可以解决吗?”经过这番讨论,齐桓公心情兴奋,就问管仲:“兵强、民足、国富,就可以争霸天下了吧?”但管仲严肃地回答说:“不要急,还不可以.争霸天下是件大事,切不可轻举妄动.当前迫切的任务是百姓休养生息,让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不然很难实现称霸目的.”由于管仲系统地论述了治国称霸之道,使齐桓公的全部问题都迎刃而解,不久就拜管仲为相,主持政事,为表示对管仲的尊崇,称管仲为仲父. 把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订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业立三族,商业立三乡,川泽业立三虞,山林业立三衡.郊外三十家为一邑,每邑设一司官.十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十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三乡为一县,每县设一县师.十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大夫.每年初,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军队方面,管仲强调寓兵于农,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戍,由里有司带领.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五乡一万人,立一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元帅率领.齐桓公、国子、高于三人就是元帅.这样把保甲制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于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人们之间团结居住,做到夜间作战,只要听到声音就辨别出是敌我;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能认识. 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规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犯重罪,可用甲与车戟赎罪.犯轻罪,可以用值与车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铜铁赎罪.这样可补充军队的装备不足. 在经济方面,管仲提出“相地而衰”的土地税收政策,就是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提倡发展经济,积财通货,设“轻重九府”,观察年景丰歉,人民的需求,来收散粮食和物品.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由于管仲推行改革,齐国出现了民足国富、社会安定的繁荣局面,齐桓公对管仲说:“现在咱们国富民强,可以会盟诸侯了吧?”管仲谏阻道:“当今诸侯,强于齐者甚众,南有荆楚,西有秦晋,然而他们自逞其雄,不知尊奉周王,所以不能称霸.周王室虽已衰微,但仍是天下共主.东迁以来,诸侯不去朝拜,不知君父.您要是以尊王攘夷相号召,海内诸侯必然望风归附.” 管仲说的“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认周天子的共同领袖的地位;联合各诸侯国,共同抵御戎、狄等部族对中原的侵扰.攘夷于外,必须尊王.尊王成为当时一面正义旗帜.
  齐鲁之战
  齐桓公二年(前684年),齐桓公借报收纳公子纠之仇,出兵伐鲁.当时鲁国刚被齐国打败不久,元气尚未恢复,齐兵压境,举国上下一片恐慌.恰巧鲁国曹刿出来为鲁庄公出谋献计,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把齐国打败.鲁国胜利后又去侵犯宋国、齐国为了报复长勺之败,又勾结宋国来攻打鲁国.由于鲁庄公采纳大夫公子偃的建议,在秉丘(今山东巨野西南)打败宋军.宋军一败,齐军自然也就撤走.次年,宋国为了昭雪秉丘之耻,又兴兵攻鲁,鲁庄公发兵抵抗,趁宋兵还没站住阵脚就发动猛攻,结果宋国被打得惨败.宋国连吃败仗,国内又发生内乱.大夫南宫长万杀了新立的郑闵公,不久宋贵族又杀了南宫父子.宋国的内乱,鲁国的战败,使他们的力量大为削弱. 谭国(今山东济南东)是齐国西邻的小国.齐桓公出奔时曾经过这里,当时谭国君对齐桓公很不礼貌,齐桓公继位,谭国也没派遣使臣祝贺.按照春秋的礼法,象谭国这样失礼,遭到谴责是自然的.齐桓公对此极为不满,因此管仲建议出兵问罪.谭国本来很小,力量十分微弱,怎能经受齐国大兵的进攻.结果很快就被齐国消灭.齐国没费力气消灭了谭国,扩大了国土.齐桓公五年(前681年),在管仲的建议下,齐国与宋、陈、蔡、郑等国在齐的北杏(今山东聊城东)会盟,商讨安定宋国之计.遂国(今山东肥城南)也被邀请,但没有参加.管仲为了提高齐国的威望,就出兵把遂国消灭.鲁国本来比较强大,但因接连被齐国打败,又看到诸侯国都服从齐国,不服从齐国的遂、谭两国又被消灭,所以也屈服了齐国.不久,齐国与鲁国和好,在柯(今山东东阿西南)会盟.这次会盟很隆重,会场布置庄严.修筑高坛,两边大旗招展,甲士列士,十分威武.齐桓公和管仲正坐坛上,就在这次会盟中,发生了著名的曹沫劫盟事件.会盟规定,只许鲁君一人登坛,其余随员在坛下等候.当鲁庄公与卫士曹沫来到会场,将要升阶入坛时,会盟宾相告诉他,不准曹沫升坛.曹沫戴盔披甲,手提短剑紧跟鲁庄公身后,对宾相瞪大圆眼,怒目而视,眼角几乎都要瞪裂了,吓得宾相后退几步,鲁庄公与曹沫就顺阶入坛.鲁庄公与齐桓公经过谈判,然后准备歃血为盟,正在这时,曹沫突然拔剑而起,现在鲁国城破墙毁,几乎快要压到齐国.请考虑怎么办?”齐桓公见形势不妙,马上答应归还占领的鲁国土地.诺约草成,曹沫收剑徐步回位,平息如初,谈笑如故.会盟结束,鲁国君臣胜利回国.齐桓公君臣却愤愤不乐,许多人都想毁约,齐桓公也有这种想法.管仲不同意毁约,劝说齐桓公:“毁约不行,贪图眼前小利,求得一时痛快,后果是失信于诸侯,失信于天下.权衡利害,不如守约,归还占领的鲁国国土为好.”齐桓公听取了管仲的意见.不久宋国叛齐,次年齐桓公邀请陈、曹出兵伐宋,又向周王室请求派兵伐宋.周王室派大臣单伯带领王师,与三国军队共同伐宋,结果宋国屈服了. 这时,鲁、宋、陈、蔡、卫都先后屈服齐国,谭、遂两国早已消灭,只有郑国还在内乱.管仲因此建议齐桓公出面调解郑国内乱,以此来提高齐国的地位,加速实现做霸主的目的.郑国自厉公回国杀了子仪,又杀了恩人傅瑕,逼死大夫原繁,登位称君后,为巩固君位,就要联合齐国.管仲抓住这一时机,建议齐桓公联合宋、卫、郑三国,又邀请周王室参加,于齐桓公六年:(前680年)在鄄(今山东鄄城)会盟.’第二年齐桓公又以自己名义召集宋、陈、卫、郑又在鄄会盟.这次会盟开的很成功,取得圆满成果.从此齐桓公已成为公认的霸主. 晋献公十年(前667年)冬,齐桓公见郑国已屈服于齐国,就召集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君,又在宋国的幽会盟.周惠王也派召伯参加.这是一次空前盛会,几乎全部中原国家都参加了这次会盟.在这次盟会上,周天子的代表召伯又以天子的名义,向齐桓公授予侯伯的头衔.从此齐桓公便成了名副其实的霸主.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智过鬼泣谷
  任齐国相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齐国日益强大起来.齐国君主齐桓公被各诸侯推举为盟主.齐国北面的山戎民族却出兵攻打与齐国立盟的燕国,企图削弱齐国的势力.燕国君主亲率两万将士出战,却在一个叫鬼泣谷的地方中了山戎部落令支国首领密卢的埋伏,只逃出千余人.接着,山戎连拔三城,燕国急派使者向齐国求援.于是,齐桓公统率5 万大军开向燕国.   无终国的国君也派遣大将虎儿斑率两千士兵助战.被管仲封为先锋将军的虎儿斑,一连收复了燕国失去的那三座城.但杀到一个叫里岗的地方时,却不敢前进了.他对齐桓公和管仲说:“前面是鬼泣谷.如果山戎布下埋伏,我们就是插翅也休想过去.燕国两万大军就是葬身在那里的!”管仲在路上早就想出了过鬼泣谷的计谋,他对虎儿斑说:“将军既然有所顾虑,那你就跟在大军的最后吧.”管仲说着,拿出令牌:“王子成父、赵川二将!你俩去前军按令牌所指行事,作好准备,明日清晨过鬼泣谷!”   王子成父和赵川接令牌驾车而去.   第二天天刚亮,一辆辆战车向鬼泣谷驶去.只见马的嘴是被网笼住的;战车的轮子上绑有麻皮,发出的声音很小;战车上站着的将士则披甲握戈,显得格外高大;齐国的战旗在谷风的吹动下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这时,山戎令支国首领密卢举着“令”字小黄旗,出现在鬼泣谷的山头上,见齐军进入了他的伏击圈,就一挥小黄旗,喊声:“打!”猛然间,箭、石、木齐下,有的击中齐军将士,有的把战车砸得稀巴烂,有的把“齐”字大旗打断了.   密卢挥动狼牙棒,率兵从山上冲将下来.密卢冲到一个身中数箭仍立于战车上岿然不动的齐将前,举起狼牙棒对这齐将的头部狠击一棒.“咚”一声,把齐将的头盔打掉了.定睛一看,原来被打掉头盔的却是披着衣甲的树桩.密卢知道中计,大惊失色.   此刻,鼓声大作.密卢闻声回头,只见齐国骁将王子成父和赵川率兵直扑过来.密卢大喝一声,挥舞着狼牙棒迎上去.他见远处有一个身材高大的人站在战车上,在观看两军作战,断定是齐国相国管仲,就径直朝那人扑去. 所扑之处,齐兵无人抵挡得住.片刻,密卢已杀到管仲面前.说时迟,那时快,战车后数十枚箭齐发.密卢惨叫倒地.他手下一员大将冲进重围,把负伤的密卢抢了回去,往山戎的另一部落孤竹国逃去.   就这样,管仲智过鬼泣谷,解了燕国之围.
  病榻论相
  管仲与鲍叔牙等大臣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呕心沥血.而当管仲病重时,桓公担心没有合适的人选接替他的相位,便来到管仲病床前,问政于管仲,当时大夫宁戚、宾须无已先后去世,桓公问“鲍叔牙如何?”,管仲答“鲍子是个正人君子,他善恶过于分明,如果仅仅是好善尚可,但他记人一恶,终身不忘,没有人能容忍得了”;桓公问“隰朋如何?”,管仲答“隰朋不耻下问,过家门而不忘国事,是很好的人选.只可惜他与我形同喉舌,我一死,他恐怕也活不了多久的”;桓公问“易牙如何?”,管仲答“易牙为了迎合君王的口味,不惜杀掉亲生的爱子,做成美食给你尝鲜.但,人情莫爱于子,他对儿子如此,何况于君呢”;桓公问“竖貂如何?”,管子答“竖貂不惜阉割自己的身子,来尽心侍候君王.但,人情莫重于身,他对自己的身体如此,何况于君呢”;桓公问“卫公子开方如何?”,管仲答“开方舍弃卫国的侯爵,前来投奔齐国,其父母去世,也不回去奔丧.但,人情莫亲于父母,他舍弃千乘之国,其势必有超越千乘国的贪婪”.桓公不解地说“平日里,没见过他们有什么贪图呀”,管仲说“平日里,他们之所以不会张狂,是因为我等老臣在,而我等一旦去了,他们就会专权的”.   管仲去世,桓公拜隰朋为相,果然,不到一年,隰朋也去世了.桓公任用鲍叔牙为相,可是,桓公离开了易牙等三人,竟然饭不香、睡不安,不久,就又重用起易牙三人.鲍叔牙愤愤不平,从政不到二年,就忧愤而死.由此,易牙三人专权自高,各树其党,争权夺利,全不把桓公放在眼里.以致,桓公孤零零地死在深宫,其死尸在床67日无人搭理.齐国也因此陷入动荡、战乱中.个人著作
  管仲的著作,收入《国语·齐语》和《汉书·艺文志》.《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管仲的传记,载於《史记·管晏列传》.
  兵制改革
  其原则是“作内政而寄军令”,其措施是“参其国而伍其鄙”,其内容为: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实际从事作战 的是士乡十五.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由齐君率为中军,两个上卿各率五乡为左右军,是为三军,就是“参其国”.一乡有十连,一连有四里,一里有十轨,一轨有五家,五家为 一轨,这就是“伍其鄙”.轨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处在一起,因为利害祸福相同,所以,“守则同固,战则同强”.(见 《国语·齐语》).   这是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战争作了准备.
  经济政策
  国内经济发展    管仲相齐的经济政策是“遂滋民,与无财”(《国语·齐语》),他的办法乃是“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史记·齐太公世家》).或言“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史 记·平准书》),以至“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史记·管晏列传》).   “轻重鱼盐之利”及“徼山海之业”是否是汉代盐铁官卖的滥觞,我们现无可征信的材 料.管子书中的记载言:管仲反对向“树木”、“六畜”和人口抽税,而主张“唯官山海为可也”,“山海”就是铁和盐(《管子·海王》).若此记载为可信,则于管仲时就已经实行了统治盐铁的经济政策了.   管仲实行了粮食,“准平”的政策,即“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敛散之以时,则准平.……故大贾富家不得豪夺吾民矣”,(《汉书·食货志》下).这种“准平”制,不但是一种平衡粮价的政策,并 且,也间接承认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并且还保障了私田农的生产利润.这种经济政策,亦为经济层面的国君集权.   管子提出的世界领先的经济理论    管仲提出“相地而衰证”即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与马克思级差地租相同.   在《管子·奢靡》一文中,系统的阐述了消费对生产的促进效用.
  孔子曾称赞管仲:“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篇》)意思是: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历史上管仲相齐,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诸葛亮相蜀,使刘备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二人皆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而且居功至伟.   子路问:"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张法治.全国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的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当然,管仲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人物,所以他也有历史局限.如为齐桓公创立霸业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改革中主要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等.   管仲的最大过失在于没有为自己找一个继承人.几十年的勤政辅佐使得齐桓公过于依赖丞相,以至于晚景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