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的真实历史故事 如秦始皇的残暴30分钟后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09:44:48
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的真实历史故事 如秦始皇的残暴30分钟后要

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的真实历史故事 如秦始皇的残暴30分钟后要
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的真实历史故事 如秦始皇的残暴
30分钟后要

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的真实历史故事 如秦始皇的残暴30分钟后要
以史为鉴——学习几个历史故事
故事一:刘邦分封
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记》中记录了一段故事.刘邦登基后,曾与手下大臣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刘邦说:“各位将军不要隐瞒我,都要说出实情,我之所以拥有天下,原因在哪里?”高起、王陵是刘邦手下的忠臣,他们看到刘邦这样说,于是回答道:“皇上您派人去攻城略地,如果攻打下来了就把这个地方赏赐给他,这是懂得与天下人共利益,而项羽却不这样,谁立了功劳就加于迫害,有贤能的人就怀疑他,作战胜利不给胜利者授功,攻取土地却不给别人利益,这就是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当时对两个手下的回答有点不以为然,也为表谦虚,就回答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响,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功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才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刘邦的意思是他之所以取得天下,关键是他能任用能人.但是对于这三个人,刘邦最后对于他们的封赏是毫不吝啬的.萧何别封为酂侯,张良为封为留侯,韩信被封为楚王.
故事二:韩彭会合
读汉史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刘邦和项羽交战,后来项羽收兵退回,刘邦也想退兵,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献计,要刘邦乘项羽兵疲粮尽,索性就消灭他.刘邦采用了这个计策,于是发兵追赶项羽,到阳夏南面时让部队驻扎下来.按照事先的部署,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应该带领自己的部署按照约定日期会合,共同攻击楚军.但是,约定的时间到了,韩信、彭越却迟迟没有来会合,刘邦只好单独和项羽作战,结果刘邦被项羽打得大败,仓皇逃回营垒,深挖壕堑固守.刘邦这个时候就问张良,韩信和彭越为什么没有按照事先的约定来会合.张良告诉刘邦,是因为没有及时封赏这二位将军,想要他们马上来会合,必须先封赏他们.于是刘邦派使者封给韩信、彭越土地,这时韩信彭越才来会合了,结果合军大败项羽.
故事三:李广未分封
唐初王勃在《腾王阁序》立说:“磋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里面提到的李广,是西汉初期大大有名的人物.纵观李广的生平,虽然有很多英勇的事迹,但是到死为止都没有被封侯.而李广的堂弟李蔡,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做到了代国的国相,后来又和卫青一起打匈奴,最后被封为乐安侯,李广的部下很多也封了侯,他们的名声和才干都不如李广.那么李广为什么没有被封侯呢?
大部分人认为李广没有得到重用,是汉武帝喜欢用自己亲近的人,比如卫青、霍去病等.李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大概没有人敢和他比肩,是有点像张飞、李逵似的人物.李广缺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智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与匈奴交战70余次侯,他竟然挣不到可以封侯的杀敌之数.原来封侯与否取决于汉武帝定的一个关键标准——“斩杀敌人的数量”,李蔡及李广的部下都是达到了斩杀敌人的数量后才被封侯的.汉武帝定的奖励标准是以结果为导向而不是以行为过程为导向,所以才有李广的未分封,李广虽有所不悦,但他本人也无话可说.
故事四:陈平分肉
《史记*陈丞相世家》中,在介绍汉朝丞相陈平的时候写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乡村里面祭祀社神,陈平做了主刀分祭肉的人,分祭肉的时候分的非常公平,大家都说,陈家的孩子分配祭肉时分的很公平啊.陈平说,如果让我治理国家,我会像分祭肉一样公平.后来陈平真的做了汉朝的宰相.
陈平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高帝六年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