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叔阳的生命历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05:58:25
苏叔阳的生命历程

苏叔阳的生命历程
苏叔阳的生命历程

苏叔阳的生命历程
苏叔阳(1938~ )当代作家.笔名舒扬、余平夫.河北保定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北京中医学院.1978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1979年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著有话剧《丹心谱》(获建国30年文艺汇演创作1等奖)、《大院》(又名(左邻右舍》,获第1届全国优秀剧本奖),剧本集《苏叔阳剧本选》、《夕照街》,电影文学剧本《盛开的月季花》、《丹心谱》、《春雨潇潇》(已拍摄成电影),中短篇小说集《婚礼集》,长篇小说《故土》,少年儿童读物《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诗集《关于爱》等.其中一些作品已被译成外文流传国外.1984年发表的《生死之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常写北京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描写细致,意蕴深厚,具有浓烈的北京风俗画色彩.
  现任职务
  中国田汉基金会 会长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荣誉编剧   中国现代文学馆艺术总监   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荣誉委员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   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等.   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 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校董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家一级编剧,享受专家终身津贴.
  编辑本段文学作品
  话剧作品   《丹心谱》(获建国30年文艺汇演创作一等奖)   《左邻右舍》获第一届全国优秀剧本奖)   《太平湖》   《家庭大事》   《飞蛾》   《萨尔茨堡的雨伞》   《幸福回旋曲》   《月光》   《恭贺新禧》   《灵魂的审判》   《理想的风筝》(入选小学生语文六年级教材)等
  编辑本段电影文学
  《盛开的月季花》   《丹心谱》   《春雨潇潇》   《夕照街》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假脸》   《一叶小舟》   《开采太阳》   《国歌》   《新龙门客栈》   《伟大的朋友周恩来》   《李知凡太太》
  编辑本段其他作品
  《 盛开的月季花》   《密林中的小木屋》等;   大 型专题纪录影片:   《四十年前这一天》   《1990·北京亚运》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我们走向未来》
  编辑本段散文作品
  《秋风也让人快乐》   《树叶集》   《晨思我爱》   《梦里青春》   《苏叔阳人生小品》   《燃烧是美丽的》   《理想的风筝》(被编入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等
  编辑本段中短小说
  《婚礼集》   《旋转餐厅》   《老舍之死》   《我是一个零》   《梦里青春》
  编辑本段长篇小说
  《故土》   传记文学   《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
  编辑本段诗集书本
  长诗《世纪之歌》   《关于爱》   《等待》   《勿忘我》等.
  编辑本段理论文集
  《艺文杂拌》
  编辑本段历史散文著作
  《我们的母亲是中国》《中国读本》 、《西藏读本》.
  编辑本段苏氏读本体
  1998年,苏叔阳的《中国读本》出版,这是一本15万字的爱国主义教育读物,一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获奖图书,不声不响创下了累计发行1400多万册的佳绩,成为名副其实的畅销书.“《中国读本》的创作意味着我写作生涯的转变,”苏叔阳说:“它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闷和乐趣.写作过程中我沉入激情和想象里,让自己好像进入时光隧道亲临多彩的历史,写起来才有滋有味;对历史如果缺乏激情和想象,就会把历史看成一杯白开水.”没读过《中国读本》的人也许会认为这是一本通俗读物,其实不然.《中国读本》花费了苏叔阳的大量精力,他读了几百本书,简而精地把五千年中国文明浓缩成十几万字,几乎每写完一稿他都要大病一场.[1]   《中国读本》的前身是《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上世纪90年代初,少年儿童出版社请他为中国儿童写一本介绍中国的书,于是就有了《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这本书用文学的语言,饱含着爱国激情,为中学生们介绍了中国版图、领土、思想、伦理、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出版后广受欢迎,香港也出了繁体字版.在写作过程中,他被查出得了癌症.这一消息并没有吓倒他,他的乐观与自信战胜了死神,拖着病体投入到文学创作中,病中的他竟然陆续写下了300多万字的作品,《我们的母亲叫中国》就是在病中完成修改的.   后来中宣部想要出一本给青少年介绍中国的书,中宣部出版局找到了苏叔阳,请他执笔.“要不要写《中国读本》呢?我开始很犹豫”,苏叔阳回忆起当初的情景,“为此,我们全家召开家庭会议,详细地讨论了这件事.最后的意见是:这本书值得去写,而且需要去写.目标要高,期望要低.”在写作的时候他遇到过几个困难:第一,过去知道的、明确的东西下笔时发现不一定准确;第二,知识在不断变化中,新的知识不断涌现;第三,对已有知识的评价需要整理.与此同时,他再一次遭遇了癌症.困难和病魔都没有难倒他,苏叔阳奇迹般地在病历纸的反面写下了厚厚的初稿.他在书中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常常写得潸然泪下.《中国读本》德文版译者是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夫人、著名汉学家凯茜,她被苏叔阳“优美的文字和浓重的爱国主义激情所感动”,将此书译成了极为优美的德文.   为了写好《中国读本》,苏叔阳强迫自己读书、选择、思考.“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复述中国的历史?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如果中华文化是一条长河,那么前后、彼此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写出自己的特色?”这些都是苏叔阳思考的问题.《中国读本》的语言优美轻松,人们赞誉苏叔阳的《中国读本》开创了“读本体”的文学样式.   苏叔阳写《中国读本》之前,国内并没有借鉴之作.共和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人写过《中国读本》,只有《中国地理》、《十万个为什么》、《中国通史》等分门别类的作品.国外虽然有类似的读本,但大部分都是多人编纂,并非由一人独创.《美国读本》则编选了200多篇诸如《独立宣言》、《我有一个美国梦》等许多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演讲、诗歌、歌词、政论,贯穿了美国文化和历史的多个层面.与国外的读本不同,苏叔阳的中国读本是由他个人编写,关于历史的论述部分都是他自己原创的.“我想写出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苏叔阳说,“作者个人要对阐发的观点负责,千篇一律的东西没有意思,历史读物也要写出个人色彩,能引发读者去思考问题.”   “《中国读本》使我在学习上有了独特的收获.”苏叔阳说.他在历史的概述上花费的工夫最多.每一句话的复述都要进行反复的推敲,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都要经过重新思考.禅让制是不是美好的制度?为什么后人对孔子顶礼膜拜?在历史长河中他开始重新看待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他描写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带着崇敬之心.例如,在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上,他认为秦始皇虽然有过焚书坑儒的恶举,却统一了六国,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对形成国家民族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近期的央视《走遍中国》栏目以及许多考古发现都印证了苏叔阳在《中国读本》中的观点,为此他感到欣慰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