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表意性与假借的关系如何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3:54:35
汉字的表意性与假借的关系如何理解?

汉字的表意性与假借的关系如何理解?
汉字的表意性与假借的关系如何理解?

汉字的表意性与假借的关系如何理解?
汉字的“假借”实际是对汉字字义进行曲解的方法的一种称谓.汉字字义的解释非常繁琐,并且需要接受者具备丰富的社会与自然知识,创造“假借”的方法,可以省略字义演变的详细过程的解释,可以彼此掩盖知识的欠缺.
例如“北”字,现在的常用义是方位词,表示与南方相对的“北方”.甲骨文“北”由两个人相背构成,它是一副原始狩猎场景再现的省略图,凶猛的野兽被省略去了.面对野兽的攻击,原始群中不同的人,表现也不同,有的人勇敢地迎上搏斗,有的人胆怯地掉头逃离,“北”字中两人相背,指的就是勇敢与胆怯这两类人在原始狩猎场上表现出的不同作为.勇敢者当然对原始群体的贡献大,因为贡献大,所以被尊奉为原始群中的领袖或统治阶级,领袖当然要享受最好的生活待遇,长期的生活实践,使得原始人懂得冬日中午太阳正对的方位最温暖,这个方位是原始群体领袖居住的,“领袖”与“方位”之间于是就有了联系,于是,就用“领袖”这个人物来表示领袖居住的“方位”,“领袖”怎么表示呢?就是猎场上出现“逃离”状况后,敢于迎击野兽的人.“北”字中的另半部分,“逃离”的,胆怯的人,当然没有取得胜利,“北”于是又有了“失败”的意义.原始人音节简单,常用同一个字表示彼此相关的事物,一字多义因而产生.
再例如“莫”字.是太阳落在草丛中的景象,表示白日的终结,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漫漫长夜.原始人在没有使用火之前,夜晚没有办法照明,只能陷于黑暗中.人类对黑暗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不仅仅是惧惮禽兽在黑暗中的攻击,原始人更落寞于黑暗中心灵的空寂与无聊.这样的状况是原始人不愿意接受的.于是“莫”就有了副词“不”这个表示否定的意义,表示不愿太阳落山而使人类进入黑暗的危险中.为了区别,后人又造“暮”字.专门表示时间.人类使用火之后,因为暗夜有了照明,也可以驱赶野兽,不再惧怕长夜的降临,“落霞与孤鹭群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人类开始用积极的心态,欣赏的眼光看待太阳落山,于是“晚”字出现了,“晚”是留恋昏暮的意义.
“莫”本来表示黄昏,后又表示相关的抽象的人类心境“不”,这之间的词义演变联系解释起来太麻烦,于是人们便创造“假借”这个方法含混而过了.
绝大多数汉字都有表意性.例如表示抽象概念味觉的“淡”字,它由“水”和“炎”构成,“炎”其实是“啖”的省略,“淡”与“啖”读音相同,意义也相通.“炎”表示自然发生的,大范围的天然野火,或有禽兽不及逃离被烧死,远古人捡拾而食,是远古原始人获得食物的一种方式,这时候,还没有发明调味品,原始人类食用天然野火烧死的禽兽之肉的口感,就是“淡”[啖],发明调味品,发明新的烹饪方法以后,炊煮器具中的食物添加水,可以使食物的口感稀薄,这种不咸的味寡,与最起始时代直接吃动物之肉获得的“淡”[啖]味有所不同,所以,实事求是地用“啖”加水另造“淡”表示与“咸”相对的一种味觉.
古时候没有字典,人们读书,看到字就明白字的意义.人们的这种能力,和生活的时代有关,和所接受的教育和练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