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会不会穴居地下 短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5:58:11
人类会不会穴居地下 短文

人类会不会穴居地下 短文
人类会不会穴居地下 短文

人类会不会穴居地下 短文
会,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成就
土地资源很难再生,无论怎样节约用地,终究是要有大片良田被铲去庄稼,“种上”水泥和钢筋.能不能换一种思路:往深处考虑,把地表的沃土留给农业;把地下的岩土层留给道路、住宅和工厂?
已经有人提出这样的口号了: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时代.美国《未来学家》杂志预测,21世纪末,将有1/3的人口穴居地下.
1991年,英、法两国联手在英吉利海峡海底40~50米处的白垩纪泥灰岩中,打通了三条总长156公里的铁路隧道,巴黎直达伦敦的高速列车以300公里/小时的速度来回穿梭运行.有人作过比较,从巴黎乘飞机去伦敦,加上往返于市郊机场的时间,约需3小时;乘高速列车穿过海底隧道直达伦敦市区,只需2小时40分钟.列车快过了飞机,已经体现出地下交通的优越性.
日本人的思路更新奇:他们要把飞机也搬到地下来运行.早在5年前,日本政府就组织建筑专家和流体学专家,开始研究这个大胆的课题:利用地下隧道,以600公里/小时的速度运行飞机,开辟各大城市间的新航线.
设计中的地下飞机呈流线型,全长50米、高1米、宽2·4米,载客400人,速度在300公里/小时以下时,用轮驱动;达到600公里/小时,上浮1米,用喷射引擎保持飞行状态.地下飞机其实是介于传统飞机与高速列车之间的全新交通工具.地下飞机一旦投入运营,便可节省大片机场、跑道用地;而且不受天气影响,没有坠机的危险.
地下住宅的概念远没有地下交通那样让人容易接受;但这又是下个世纪必须接受的概念.
一旦从技术上解决了巨型地下住宅的建筑、通风、采光、交通等一系列难题,使人们感觉长期居住在地下与生活在地面上并没两样;那么,新的穴居时代便开始了.
上海号称是东方“挤都”,人均道路占有量仅为1·9平方米,是北京的1/3,东京的1/5,纽约的1/16.人均住房面积更是少得可怜.“衣食住行”的后两项面临如此窘境,决策者必须寻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案.上海地铁一号线建成通车,是这个城市发展地下交通的第一步.去年颁布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宣称,到2015年,上海市将拥有全长300公里的地铁网络,与空中的高架公路和地面的干线公路联接,组成立体交通系统,可以根本解决市区的交通矛盾.
但是上海“住”的矛盾依然没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案.地下水位偏高,岩土层松散等客观因素,制约着人们的思路暂时不敢往“深处”去想.专家们认为,最少25年之后,才有可能在上海大规模建造巨型地下住宅.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地下工程远景规划,是白令海峡海底隧道.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共同商定,耗资370亿美元,在白令海峡海底60米的深处,开挖一条全长90公路的隧道,把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连接起来,创造出贯通亚、美大陆的奇迹.